话剧仍处冰坚期待被重视

昨日下午,话剧《麻达历险记》两代导演黄家斌和魏方南做客东南快报微报,通过微博访谈的形式与博友互动,分享话剧创作过程,讨论福州本土话剧现状。

歌曲、猜谜、互动新版话剧有看头“《麻达历险记》跟三十年前的话剧有什么不同呢?改变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亮点都有哪些?”访谈刚开始不到十分钟,就有耐不住性子的博友想套魏导的话。曾是旧“麻达”的导演而今又观看过多次新“麻达”连排的黄导分析道:“三十年前,剧中的妈祖娘娘在观众看来是神;而三十年后,我们赋予了妈祖娘娘更多人性的东西。”

儿童戏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在具备戏剧的一般特征外,还要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和对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东西多了,两三岁小孩儿嘴里时不时都会迸出几句流行语!为此我们通过设置如歌曲、猜谜以及一些互动的环节等,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魏导还剧透,“到时希望孩子们能够抓起爸爸妈妈的双手,打败剧中反派;一起帮助麻达渡过难关!但具体的内容还是等到4月7日首演大家去看了才知道!”

话剧仍处冰坚期待被重视

提到话剧,有不少土生土长的福州人不知道福州还有本土的话剧团,还有本土的话剧节目,博友@纳闷咪表示很惭愧。对此,两位导演也表示理解。“说到看戏,福州人最先想到的是闽剧而不是话剧。一来,受语言方面的障碍和地域特点的影响,使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话剧兴盛时没有得到很广泛传播;二来,随着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后,精神娱乐生活一下子多样起来的人们就更少会关注话剧了,大都盯着黄金档的各类电视剧;三来,对本土话剧的推广力度还不够,这也就导致了许多70后、80后对话剧甚至是本土话剧的陌生。”黄导分析道。“其实对于儿童剧,尤其是亲子剧的市场还是不错的,但面向社会的一些都市类题材的话剧,市场就不是很好。在年轻人的娱乐生活中,选择电影多于话剧。电影中有各种光鲜亮丽的服饰,单这一点就很吸引人;而话剧会更贴近现实,衣着也没有那么鲜艳,内容也是平常百姓身上发生的事儿。其实现在福州的整个话剧市场仍处于冰坚状态!”魏导补充道。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