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皮影戏

盛夏七月,江汉平原。小小县城,偌大广场。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微风扑面,乡音盈耳。

每年回老家都是行色匆匆,来不及细细品味乡愁就得负笈他乡。今年难得有近一个月的长假,我且慢慢消受这黄昏后闲庭信步的惬意时光。

晚饭后,似乎周围的人都出来纳凉了。其实说纳凉也不准确。整个广场热闹非凡:近年来时兴的广场舞蹈吸引了好几拨人,有交谊舞,有迪斯高,有太极扇,有自由操;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找到他们的乐园,有的钻气垫太空船,有的玩手工砂画,有的开电动游戏车;广场一侧摆着十几张台球桌,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斗志斗勇;广场另一端,不少人借助高亮度的白炽路灯,挥动球拍捉对厮杀;不远处摆放着两列长长的雪糕桶,穿着轮滑鞋的大小孩子一个个依次炫技斗能……

老家真的变了。伴随着蒸蒸日上的生活,业余节目的确是越来越丰富多彩。

前面人山人海的地方在做什么?难不成还有更精彩的活动?挤进人堆里一瞧,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居然是在唱皮影戏!舞台没有太大的变化,唱腔还是我熟悉的旋律,牛皮雕刻的戏偶依然个性分明。那些闪转腾挪、那些唱念做打、那些乡风俚俗、那些插科打诨,全都熟悉的如同初次相识!所有的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小时候农村里电视还不普及,电影也只是几个老片子,这村挨着那村放。只有这皮影戏下乡,才是村子里真正的节日。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总少不了这热闹的锣鼓和悠长的唱腔。于是,我总央求爷爷带我看戏。年幼的我总是扛着长条凳子,早早占据最好的地方,从开锣到幺锣,一场不落地看下来。至今仍能想起来好多戏名:像《三侠五义》《穆桂英挂帅》《八大锤大闹朱仙镇》《五鼠闹东京》《薛仁贵征东》《樊梨花招亲》……说起来,我最初对于忠奸善恶、是非美丑的分辨,对于惩恶扬善、劫富济贫的认同,甚至于对仗押韵的语言启蒙、对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认知,都在这栩栩如生的皮影戏中有了隐隐的萌芽!

犹记得那时候形容看皮影戏的歌谣:“看牛皮,熬眼皮;头上顶的是露汽,脚下踏的是草皮……”现在不了。空阔的广场中央,人头攒动。舞台上方灯火通明,再也不用烟熏火燎的煤油灯了;演员们头戴耳麦,再也不用扯着嗓子干嚎了;舞台下面凳子整齐舒适,甚至舞台两侧还有了免费茶饮。环境真的大变样了,可唱腔没变,戏里的韵味没变,勾魂的魅力没变。

一位年轻父亲让孩子坐在肩头。许是累了,许是不感兴趣,过不多久就询问:“儿子,这东西没什么好看的。我们回家去吧,回去吹空调、吃西瓜、看电视,好不好?”可儿子一面紧盯着舞台,一面抱紧父亲的头说:“不,我不回去!我要看罗成。”今天上演的是大戏《隋唐演义》,据说要连演十多天呢。疼爱孩子的父亲只好作罢,继续当人梯。

我曾经在民俗博物馆中见到陈列柜台里的皮影,它们硬邦邦地躺在玻璃板下面,我还以为这东西已经成为文物了呢。如今孩子们可以玩的东西太丰富、太新鲜、太刺激了,谁会亲睐着这掉牙的没落艺术?可是,我在众多旱冰鞋、滑板、卡丁车、街舞的队伍之外,发现仍然有不少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看皮影,我似乎又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孩子们,这样的时光,一定会成为你们亲切的怀念——我坚信,若干年后,它比起那些时髦的运动来说更会让人记忆犹新。这是我,一个中年游子的真实心声。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