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派皮影传承人马飞的皮影生涯

两人一台戏,一口诉说千年事,两手操作百万兵。今年49岁的马飞,是我省马派皮影传承人。谈起皮影事业,马飞感叹自己的人生充满传奇,年轻时曾是皮影艺人,中间南下上海做牙医,后来又重拾皮影艺术,挑起非遗传承的重担。

告别了繁华大都市,舍弃了令人羡慕的高收入,而今剩下的唯有对皮影的钻研和传承。一心投入皮影的马飞,一度被家乡人、身边人不理解。马飞说:“皮影戏艺术源远流长,马派皮影经历了数代人的口口相传,我要把原生态的皮影戏传承下去,不能让它随着老艺人埋入黄土,不能让它变成博物馆的展览品。”

马派皮影,是黄淮两岸皮影戏的代表,由皖北老艺人马信昌开创,曾经名闻黄河、淮河两岸,深受豫皖苏鲁四省群众的喜爱,至今已有115年的历史。马派皮影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上世纪50年代,马飞说:“我的爷爷、大伯、二伯、我爸爸、我大哥,一共有5个戏班。”在本次文博会上,马飞和四伯父马厚知搭档演出的马派皮影成为最热闹的展区,一波波观众流连忘返。短短四天时间,留言簿上已留下好几十页的祝福。在观众的寄语中,一方面称赞马派皮影的艺术魅力,一方面希望皮影艺术能够传承下去。

谈起皮影传承,马飞感叹自己的人生充满波折。1990年以前,马飞一直在家乡从事皮影演艺事业,随着打工潮的到来,“感觉打工比演皮影挣钱快”,马飞手下的艺术团成员纷纷南下,皮影艺术团就此解散。随后,马飞也来到上海打工,成为一名牙医。“每天收入上千元,但是仍然忘不了祖传的皮影。”2010年,马飞放弃高收入的牙医职业,回到故乡,决心重拾祖传皮影艺术。在省市文化部门大力支持下,马派皮影顺利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是,在合肥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城隍庙文化馆,马派皮影有了一席之地,这让马飞可以坐下来专心研究马派皮影,雕刻和创新皮影人物形象,同时免费向小朋友、大中小学生传授皮影艺术。马飞说,演唱皮影戏必须有三个本领:一是演唱,二是美术,三是雕刻。除了传统的《水浒传》、《八仙过海》、《西游记》等皮影剧目,马飞也在不断创新。如今,《铡美案》即将登上皮影荧幕,现在人物基本雕刻完毕,还差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个人物形象。下一步,马飞将深入挖掘合肥乃至安徽本土文化,将李鸿章等人物故事搬上皮影戏荧幕。

本届文博会,给马派皮影提供了展示平台。马飞说:“文博会面对的是全国观众,让皮影戏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我将努力让马派皮影走上春晚,并走向世界。”谈起眼前,马飞说希望能有个新的演出平台,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并喜欢上皮影,也让更多的人来传承皮影,让皮影戏“活”下去、“火”起来。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