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述李春喜地方戏曲多样性在当代的文化自省与自觉
《当代戏曲》2013年第一期戏剧论坛刊登了中国文联研究员李春喜先生在第六届当代文艺论坛上的发言《文化自觉与地方戏艺术多样性在当代的命运》,李先生对地方戏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并深情的呼吁在人类文化多样性遭到严重挑战的背景下,如何让全球文化和地方文化、人类文化、和名族文化共存共荣;特别是地方戏曲文化,怎样谋求与其他文化共生、交融、共同发展繁荣。
文章通过列举媒体和戏剧权威调查部门的数据:上世纪80年代我国戏曲曲种360多个,而现在保留下来的不到200个,30年的时间150多个个剧种消亡,等于有5个剧种消亡。地方戏剧的衰落和戏曲艺术的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程度,几乎与生物物种的濒危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一样的,而不同的是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已列入国策,而对地方戏曲的保护还没有引起政府和文艺界的文化自省和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地方戏曲多样性的现状让人堪忧,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来自戏剧界本身,来自地方戏剧艺术创作自身,那就是新时期许多地方戏的艺术面貌出现了明显的趋同(很多同一剧种的不同流派也已经趋同),这包括作为剧种或流派特色最根本标志的声腔特色。许多地方,政府和文艺工作者不好好的发展自己的文化艺术,而是想着怎么样把自己的文化放到博物馆,成为文化遗产,就算申遗是一种抢救一种保护,但是在争相申遗成功后,不像在申遗的时候大讲自己戏剧的历史悠久、文化特色、传承价值等等。而在展示保护非遗成果,打造舞台作品的时候,却对自己的传统和艺术特性,缺少敬畏之心。艺术家们和创作者们屈从所谓的艺术创新和和科技诱惑,屈从于大众传媒的同化力量,屈从于某些流行艺术的强力影响,逐渐的形成了一种风潮:繁复的大布景、炫目的电脑灯,淹没了演员的特色表演;同一模式的中西混编乐队、震耳欲聋的音乐音响,淹没了据总独特的主弦演奏和演唱风格;过于功利的空洞的宏大叙事,代替了或家长里短、或长于缠绵爱情的剧种题材优势,等等。总之,对于现代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盲目崇拜,一窝蜂的所谓的突破局限、艺术创新,以及走出地区、走出省门、走出国门相号召的功利追求,正在制造着一些似曾相识的舞台景观,正在削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剧种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地方戏曲的多样性正在因此受到伤害。
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泛娱乐化的消费时代,地方戏曲艺术很容易遭受强势文化、商业文化、流行文化的挤压,这就需要尽快的把保护地方戏剧艺术多样性在文化自省的基础上转换为文化自觉,转变为国家政策和社会共识。
保护地方戏艺术的多样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合作,营造一个有利于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大文化生态环境。就是说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之外,我们还好发挥大众传媒对公众欣赏趣味的引导作用,注意调节不同艺术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政府调节二者的平衡,维护相关文化品类的共存于共荣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地方文化代表着地域特征的文化属性和民族精髓。戏剧文化更是用文化娱乐和娱乐的文化,是历史、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思想、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艺术的综合体。我们要坚守我们的文化底线,发扬我们的文明精华,我们要自省更要自觉。
历史留给地方戏艺术多样性的时间已经不多。
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圣柳先生2013年农历大年初一转述于甘肃白银
文章通过列举媒体和戏剧权威调查部门的数据:上世纪80年代我国戏曲曲种360多个,而现在保留下来的不到200个,30年的时间150多个个剧种消亡,等于有5个剧种消亡。地方戏剧的衰落和戏曲艺术的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程度,几乎与生物物种的濒危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一样的,而不同的是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已列入国策,而对地方戏曲的保护还没有引起政府和文艺界的文化自省和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地方戏曲多样性的现状让人堪忧,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来自戏剧界本身,来自地方戏剧艺术创作自身,那就是新时期许多地方戏的艺术面貌出现了明显的趋同(很多同一剧种的不同流派也已经趋同),这包括作为剧种或流派特色最根本标志的声腔特色。许多地方,政府和文艺工作者不好好的发展自己的文化艺术,而是想着怎么样把自己的文化放到博物馆,成为文化遗产,就算申遗是一种抢救一种保护,但是在争相申遗成功后,不像在申遗的时候大讲自己戏剧的历史悠久、文化特色、传承价值等等。而在展示保护非遗成果,打造舞台作品的时候,却对自己的传统和艺术特性,缺少敬畏之心。艺术家们和创作者们屈从所谓的艺术创新和和科技诱惑,屈从于大众传媒的同化力量,屈从于某些流行艺术的强力影响,逐渐的形成了一种风潮:繁复的大布景、炫目的电脑灯,淹没了演员的特色表演;同一模式的中西混编乐队、震耳欲聋的音乐音响,淹没了据总独特的主弦演奏和演唱风格;过于功利的空洞的宏大叙事,代替了或家长里短、或长于缠绵爱情的剧种题材优势,等等。总之,对于现代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盲目崇拜,一窝蜂的所谓的突破局限、艺术创新,以及走出地区、走出省门、走出国门相号召的功利追求,正在制造着一些似曾相识的舞台景观,正在削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剧种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地方戏曲的多样性正在因此受到伤害。
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泛娱乐化的消费时代,地方戏曲艺术很容易遭受强势文化、商业文化、流行文化的挤压,这就需要尽快的把保护地方戏剧艺术多样性在文化自省的基础上转换为文化自觉,转变为国家政策和社会共识。
保护地方戏艺术的多样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合作,营造一个有利于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大文化生态环境。就是说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之外,我们还好发挥大众传媒对公众欣赏趣味的引导作用,注意调节不同艺术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政府调节二者的平衡,维护相关文化品类的共存于共荣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地方文化代表着地域特征的文化属性和民族精髓。戏剧文化更是用文化娱乐和娱乐的文化,是历史、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思想、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艺术的综合体。我们要坚守我们的文化底线,发扬我们的文明精华,我们要自省更要自觉。
历史留给地方戏艺术多样性的时间已经不多。
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圣柳先生2013年农历大年初一转述于甘肃白银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