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许淑婉

《金花牧羊》中的金花、《小刀会》中的周秀英、《宝莲灯》中的三圣母、《二度梅》中的陈杏元……她付粉施墨,倾情演绎,经典唱段家喻户晓,她是许淑婉,一个潮剧爱好者再熟悉不过的名字,潮州市潮剧团著名青衣,国家二级演员。1959年以潮剧《撞马》的红玫瑰一角崭露头角,从此开始了她长达50年的潮剧生涯,行当跨越了旦、丑、生等,塑造了众多潮州人耳熟能详的角色。

《撞马》撞出潮剧缘

“红玫瑰”芳菲不绝

许淑婉与潮剧结缘,纯属机缘巧合。年幼时,她总会跟着音乐哼唱几句《苏六娘》、《陈三五娘》等潮剧唱段,许多人都夸她声音好听,适合唱曲。14岁那年,一次偶然,她与熟人聊天,说到了考潮剧团一事,本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没想到却因此考入了潮安县正天香潮剧团,从此与潮剧结下不解之缘。

1959年,14岁的许淑婉因为在小戏《撞马》中饰演了红玫瑰一角而小有名气,得到当时潮剧界老前辈的肯定。不过,年幼的她也非一蹴而就,“那时候还去了普宁梅正剧团,练了一星期,老师要我们彩排,紧张得我都跑到天台偷偷哭了,还好最终彩排取得成功。”回忆年幼往事,她笑了。

随着年龄增长,积累的潮剧演绎经验日渐丰富,扮演过的角色也深入人心。从《游龙戏凤》中的凤姐到《金花牧羊》中的金花,从《宝莲灯》中的三圣母到《三请樊梨花》中的樊梨花,她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艺50年来,她演过14部小戏、52部长戏、24部上下集戏,大部分都是担任主角。

演戏的生涯是辛苦的,她说:“剧团下乡演戏,一般都是吃完晚饭就开始化妆准备,一直演到半夜2点多才卸妆休息。有时隔天又得一大早起床做日戏,所以做完就赶紧睡个回笼觉。”时间一晃50年过去了,2009年,在她正式离开剧团前,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授予了她“德艺双馨”潮剧艺术名家的称号。

《钱门亲事》演丑乐趣多

《二度梅》戏外悲情泪

潮剧的魅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对于许淑婉而言,潮剧最吸引她的,是对每个角色的塑造,做到以情感人。生活中的她,性格开朗温和,但不同戏中,角色却有不同的性格。“这成为一种挑战,只有融入角色,将自己化身为戏中人物,才能表演好,但这同时又是一种享受,好比换了一个人,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了。就像我平时并不凶,但演到一个凶的人,也觉得很有意思。”这是许淑婉对潮剧的体会。1983年,她第一次接到饰演女丑行当的任务,演的是小戏《钱门亲事》中的媒婆,这个人物形象比较活泼,有点搞怪的味道,动作幅度大,放不开就难以将人物生动展现。所以,为了将这个角色表演好,许淑婉经常回家都要继续练习,当时才30几岁的她,女儿还小,这出戏上演的时候,有人告诉她女儿:“快去看,你妈妈在台上演戏呢!”结果幼小的女儿因为看不惯温和的妈妈“变得”如此滑稽,怎么说都不愿去看。

许淑婉塑造过的众多角色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二度梅》中的陈杏元,从1979年该戏上演后就深入人心,这也是许淑婉非常难忘的一个角色。《二度梅》中第3场戏《重台别》是一场悲情戏,许淑婉透露,当时排练的时候,台上演员没有化妆,也没有着戏服,但即使这样,依然让台下观看的老师们潸然泪下。甚至,因为太投入这个角色,演出的时候,哭戏自己是真哭了,等到这场戏结束,回到后台,她还忍不住在掉眼泪。

名角暮年

剧缘未了

2000年,55岁的许淑婉到了退休年龄,但仍被潮州潮剧团继续留聘10年。这10年间,她依然跟着剧团下乡演出,同时还承担起剧团对青年演员的“传、帮、带”任务,像辅导员一样,在他们化妆、梳头、唱曲遇到问题的时候,传授经验。生活中,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婉姨”。直到2009年7月,65岁的许淑婉才真正离开剧团。

离开剧团的这3年来,许淑婉每天早上都会到西湖公园锻炼身体,闲时约上三两好友相聚,享受退休后的闲适。然而,虽然离开了剧团的大舞台,但和潮剧相伴大半生的她,已经离不开潮曲了。每到周六,许淑婉都会和几个好友聚到一起唱曲。因为平易近人,很多爱好潮曲的人都会邀请许淑婉去表演或指导,在她看来,虽然自己没有办辅导班,但还是得多参加社会活动,和票友多交流,这样生活才有滋味。不久前就刚有东凤的票友邀她唱曲,大家在一起交流,几乎忘了时间,直到夜深了大家才不舍地结束。上个月初,许淑婉还代表市文广新局参加第4届广东省老年文化艺术节,获得了银奖。

生活中,许淑婉还有另一个爱好,同样是和潮剧离不开的——头饰设计。众所周知,潮剧中不同人物会有不同的头饰,而这些头饰都是平时先做好,等到演出时才戴上。闲时,许淑婉会买来头饰的原材料,设计发型、扎辫等,“我喜欢结合现代特色,设计一些新款式。几个步骤下来,一个头饰至少得花三四天时间不停地做才能完成。”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