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心弦二人转

每天晚饭后,不管有事没事,都要坐在沙发上陪着老妈观看半个小时的吉视乡村频道的《二人转总动员》节目,几乎场场不落。对于二人转的喜爱,纯粹因为我是一个东北人,三十余年耳濡目染的结果。东北的二人转史称小秧歌、俗名东北地方戏,有的在村里高处搭个台子,也有在屋里炕上铺上板就能蹦、就能演。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穿的鲜艳,拿把扇子和手绢,边蹦边唱边舞,高亢粗犷茶艺,诙谐风趣。可以说二人转给枯燥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二人转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欢乐。

最感到有意思的,是在乡下时,随着亲友乡朋们去看大戏。那时候没有电视,农家的娱乐项目很少,如果有哪个村子请来唱二人转的,方圆十多里地的其他村子的人就会赶去凑热闹。一般都是在晚上演,一演就是半夜,甚至一夜。本村的当然好说,外来的,往往有步行一两个小时的乡路赶场的。早早地收了田里的劳作,喂好鸡鸭猪狗,关门闭户,拿点好吃的甜杆瓜果,有条件的炒上一锅瓜子,全家出动去看大戏,那情景,和鲁迅先生的《社戏》不相上下。


舞台是一个40车的拖车,灯光是临时扯线安的几个大灯泡。锣鼓点子一敲,喇叭滴滴答答一吹,父老乡亲就坐不住了,扔下了手中的饭碗、扔下了手中的活计,忙三火四的往戏台前奔。别管是不是冬天,是不是年节,先来上一段喜兴活泼的《小拜年》: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家家团圆会呀啊,少地给老地拜年呀啊,也不论那男和女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都把那新衣服穿那,诶呦呦呦呦,都把那个新衣服穿那,诶呀……“小帽”一开场,寂静的夏夜就沸腾了。接下来,会有几段嬉笑怒骂的行话叫“说口”,十分逗人,身边的男女老幼都忍不住笑了。然后就唱正戏,一般的戏班子都有节目单事先点好曲目,唱的都是什么《大西厢》、《回杯记》、《梁赛金擀面》、《张郎休妻》等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曲目,依稀记得其中有一部戏叫《冯奎卖妻》,当演到母子分别一场的时候,台上演员入戏哭成了泪人儿,台下群众们入戏一片唏嘘……二人转的魅力真正在于,诙谐幽默的唱词、如泣如诉的曲调,既可劝化世人又能令人捧腹,在那个精神物质皆不充裕的年代,实在是乡亲父老难得的精神大餐。

记得放假在家的日子,有的时候学习累了,躺在妈妈烧得热热的土炕上,打开收音机听一段二人转,反正那时候除了新闻,基本就是评书、二人转啥的,听一段搞笑的《猪八戒拱地》,看看猪八戒地拱的怎么样;来一段吉剧《卷席筒》,听听小仓娃那情深意切的道白……一遍遍地听他们,越听越好听,真是百听不厌。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这句现在被炒得家喻户晓的话,道出了人民大众对二人转这种民间的草根艺术的喜爱,二人转除了是田间地头的文化,更是乡亲父老的一种精神追求。那里面,传承着一代代艺术的积累,演绎着一种种别样的人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