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东北二人转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到很多南方的朋友,和他们说起东北,他们对东北的印象就是大盘吃肉,大碗喝酒,还有东北二人转。

说起东北二人转,他们的态度晦暗不明。有的说色彩浓,有的只知道二人转就是赵本山,是小品。但是东北二人转究竟是什么呢?

东北二人转起源于东北民间炕头上的蹦蹦戏,本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一种表演。但是经过多年演化,逐步走向舞台,这之间也出现了不少的经典唱段,像《杜十娘》、《包公赔情》、《打龙袍》、《马前泼水》、《杨八姐游春》、《刘金定探病》等,有悲情的也有诙谐的,唱腔高昂,曲调优美。但这都是记忆中的也是不少东北人怀念的传统二人转。
再来看看现在这所谓的二人转,一个正戏没有,全是扯皮,荤素不忌,时刻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底线,践踏着人们的品味标准。动辄“绝活”满场。所谓的绝活,不是翻个跟头比杂技不如,就是个简单模仿唱歌跳舞、情景剧。我想问,看杂技谁来找二人转?听歌曲,那么多专业歌手唱得就差?


大俗即大雅,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道理,如果以道家的阴阳来讲,那也是阴阳互生,可不是互相转换,而在现代二人转的这个所谓的“东北艺术”上,大俗和大雅,绝对是同一个起点的两条放射线,殊途但绝不同归。

“二人转”现在已经走出东北,虽然谈不上家喻户晓,却也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在走出的背后,我们还要看他是以什么方式走出去的,恶俗的趣味,低俗的表演,完全脱离的二人转本身的艺术价值。

“二人转”现在徒有其名,被一些人以民间艺术的借口,大肆渲染。但是我们东北的民间就是这样的么?我们整天都是满口污秽,满天扯皮的人么?了解一个人,要了解他周围接触的事物。如果说一个地域的民间艺术能代表当地的群众品味,我想说,真正的二人转创作还能代表东北人,现代二人转绝对不能作为东北人的代表,他只是一小部分人圈钱的借口。

说起民间艺术,各类曲种,我认为真正发展的虽遇到瓶颈却没有走偏的例如京剧、黄梅戏、越剧、豫剧等很多剧种。虽然龙江剧也是在二人转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却失去了二人转本身的那种艺术表现形式。二人转是独特的艺术,他的表现方式绝对不逊色其他的剧种,但是现在的大部分演员走偏了,偏离的还不是一步两步,而是借着二人转本身的名字走向了葬送二人转的道路。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