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守岁》再度献演

除夕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而有人却把这顿饭做成了一出戏。持续第3年在农历春节前后上演的《守岁》,以其暖心感人的舞台特色成为每年新春贺岁档的保留剧目。昨天,该剧再度献演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

“红烧扁鱼,年年有余;四喜烤麸,喜庆临门;手工蛋饺,招财进宝;糖心年糕,岁岁高升。吃个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对中国人来说,年夜饭是每年最为重要的一顿饭。食物的制作中凝聚着家族的关爱与亲情,寄托着对来年的期望与祝福。《守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顿饭的前后。在一个没有男性的家庭,三代母女之间的爱恨情仇、现实与虚幻、过往与未来,都交织于这样一顿年夜饭。

患有失忆症的外婆,将现实生活忘得一干二净,却牢牢紧抓着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不放;离了婚的母亲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有些偏执地认为把真正的幸福全部献给了孩子;意外怀孕的女儿却极力想摆脱过多的关心和亲情而展翅高飞。

《守岁》这一夜,餐桌上的冲突一再爆发,痛苦往事渐渐浮现,3个女人间的彼此隔阂,使来之不易的家庭团聚随时面临着破裂与瓦解。情节发展中呈现的亲情,观众们很熟悉:妈妈固执地要女儿按照自己为她设定的模式去生活;从外婆断续的叙述提醒,妈妈当年也曾像现时的女儿那样反叛过。

全剧不分场,不换景,一口气演完。昨天,在演出前候场时,一位观众轻声说“真的很叫人感动。上次看,我哭了,等下可能也会哭。”这出并没有大起大落的家庭剧,却在细致的地方触动了人的真感情。

该剧由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台湾导演李宗熹于2006年创作,主创希望透过泪中带笑的年夜饭,让观众思考与终将老去的父母至亲的关系。该剧制作人吴嘉透露,许多观众反映《守岁》这个戏讲的是亲情、家庭,特别适合和家人一起来看。所以该剧在今年春节期间特别推出80元的票,“希望更多的申城观众能陪父母和家人一同到剧场感受这浓浓亲情”。
据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后浪·小剧场新运动第三季”将由《守岁》开启帷幕,春节之后将持续推出原创话剧《自梳女》、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名剧《禁闭》、爆笑喜剧《榴莲女王》、爱丁堡边缘艺术节获奖作品、话剧《仲夏》以及黑色幽默肢体剧《人模狗样》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