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青年演员王战备

对王战备的戏我看的不是很多,但每一次看他的演出都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扮相俊美,嗓音清脆圆润宽厚、清澈宽亮、刚健挺拔、音色优美,有其独特的演唱风格。他的表演潇洒、自然、大方,是一位集唱腔、做工和悟性于一身难得的小生文武全才。所以小生这个行当成了他发挥特长的最佳选择。他优厚的天资加上随后的努力,很快让他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里脱颖而出。

潜心揣摩  刻苦钻研

自省艺校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王战备在这个秦腔艺术的最高学府内耳濡目染,认真聆听前辈老师的教诲和指点,所以进步很快。他认真阅读《中国戏剧史》、《中国戏曲表演美学》和古典名著、名剧以及戏曲艺术家们的传记、论文等资料,使他的文化水平、艺术素养和表演艺技都有了长足的提高。

特别是通过《好年好月》、《杨贵妃》、《杜甫》等几部大戏的排演,使他受到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和调教。在导演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他严格按照戏曲研究院的艺术风格和对演员的规范要求刻苦钻研。从读剧本、背台词开始,吐字发音、收声归韵、升扬顿挫,一遍一遍练习直至符合规范要求。接着他认真分析人物的感情线、行动线,理解和把握人物思想情感和气质风貌。再就是一招一式、一锤一脚地练习表演技巧。另外他还拜师学习声乐,使自己的科学发声,气息运用和声腔共鸣更加完美。经名师指点、严格训练和自己的刻苦磨练和大量的舞台实践,使王战备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演员。

程式规范   造型优美

王战备在做工上在严格按照程式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稳健、大样、有气势的而又不失潇洒飘逸的风格。他的的一抬足一举手,一个步伐、一个眼神都特别讲究。

秦腔的扇子生、贫生、武生,不同门类人物的步子、甩袖动作都不一样,但有些演员毫不讲究,爱怎么走、怎么甩都自来一套,那还叫什么秦腔?还有些配角演员不顾剧情需要,抢戏搅戏,根本不懂“一台无二戏”、“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的道理。王战备常说“你的演出质量低,达不到观众的要求,谁还来看你的戏呀!”他还从自己演《拾玉镯》中傅鹏的体会说起,认为一个好演员一定要是个“明白演员”,台上台下都要肯吃苦,乐于奉献。因为他知道搞艺术表演,不能像买东西那样可以打折扣,因为艺术一打折扣就掉价了。所以他排戏时,从来都是一直坚持“真嗓、真做”。这是由于他自己明白只有心里有了观众,观众心里才会有你追求的艺术。

正是由于他坚持了对艺术的严谨,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不仅出场、亮相、台步、身段等都精确讲究,连下场的身法、步法也都能给观众留下优美的印象。 这就是他能时刻抓住观众的心理,所以才能随时在舞台上以优美的造型来摄取观众的眼光。

突出人物  以情感人

演戏就是演人物,王战备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他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当中始终将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在首位。无论是风流倜傥的傅鹏、怯怯懦懦的二庆,还是雍容华贵的唐明皇------,他首先都能找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自己熔于剧情当中,将人物内在的气质积极通过程式,熔化于戏曲的“四功、五法”之中,再转化为外在的形象展现出来。从而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生动活脱的舞台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因此表现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达到了揭示其内在心理的效果,择取最生动的画面于观众。达到了“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这与他能驾驭住人物性格特征,演出人物有血有肉的灵魂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情”是戏剧的灵魂。失去了感情的表演和唱腔就会干涩、枯燥、无味。而赋有激情和柔情的表演和唱腔就不但能动人、感人,使观众回味无穷,而且能引人入胜地和演员与之共鸣,达到与观众之间心灵上的沟通。王战备在表演中紧紧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能以真实的情感赋予了唱腔无限的魅力。在表演中他充分运用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表演技巧与人物内在的情感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了豪放中露出洒脱、刚毅中又见柔情。因此演出了人物的内在心里,达到了描绘情态,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目的。所以他始终努力追求一种质朴、高雅、大气、隽永的情趣韵味,从人物的性格中升腾出一种有诗意的哲理蕴涵,使人物的内涵大于理性概念。

王战备的表演之所以获得专家的好评和观众的青睐,是和他坚忍不拔的努力分不开的。他到戏曲研究院后荣获的诸多奖项就是充分对王战备的表演做了肯定。当然,王战备应当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我们期盼他在攀登艺术高峰的道路上在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