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启迪——莫兰迪

作者:李保民
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的。

——莫兰迪

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的作品,我们都很熟悉,而谈到莫兰迪的绘画风格时,却又很难给予明确的界定,其形式上的不确定性,给他的画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陌生感。那么,作为版画家和油画家的莫兰迪,在他充满原始创造意义的背后,又为我们当代艺术的创作带来一些什么呢?

走进莫兰迪的世界,让我们静静地体会他在探索平凡状态中深层意识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内涵,我们会看到他的画虽然关注的是一些细小的题材,而反映的却是整个宇宙的一种状态。作品里扑面而来的是他表现语言上的多重性,他既保持了西方人追求崇高神圣的精神理念,同时,也容纳着东方人的美学精神,追求一种自然、空灵、宁静、超脱的意境,视觉上给人以平凡而奇特、深沉而优雅的艺术效果,他以版画家对黑白的敏锐度和概括力,结合稀薄的油画颜料,营造出一个稚气、纯粹的心灵空间,在一幅幅气息安宁的画幅里,透射出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在莫兰迪的作品里,经常出现的无非是一些日常生活里的瓶瓶罐罐,因黑白关系的需要他为它们涂上一层颜料,使它们看上去更像是未经绘制过的瓷器的半成品,但作为莫兰迪画中的道具,它们似乎个个都肩负使命,缺一不可。从这点来看,画家是有意忽略瓶子的反光和细节,他要通过整体平面、简洁的黑白对比和色块对比来传达给观者一种全新的信息。在他的笔下,有意将物体的体面、光影尽可能弱化,并对它们进行了主观设计,他把构图中的某种元素简化到极致,形成自己非常鲜明的语言特征。

意境美是东方审美的主要特征之一。不难看出的是,在莫兰迪这位西方画家的作品中,也明显地看到了对于意境美的传达与表现,他用色块和几根极其响亮、跳跃的东方之“墨线”,营造出一种韵味极具、优雅舒缓的情境与格调,这种可以流动的情境美,如同一束阳光直入我们的眼底,沁入我们的心田。正如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巴尔蒂斯评价的那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于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

读莫兰迪的画,使我感受到东方的秩序美,画家运用几个物体和大面积的空白,来表现丰富的空间意象,充分彰显了“少为多”、“退为进”,从“无为”达到“无不为”的学说理念。在对色彩的处理上,他尽量减弱光影的反差,突出物体的固有色和基本形,这更趋向于我国工笔画的着色方法,莫兰迪试想通过对降低客观环境对物体本身的影响,来实现对画面本质因素的挖掘。他使静止的物体更为静止,仿佛在波澜不惊的潜流中我们听到的深沉而激涌、强势而无声的音乐。

欣赏着一幅幅莫兰迪的作品,使我感到,他还是一位具有回归意识的画家,在他潜心营造的画面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朴素的对原始美感的追怀,他以古朴的色调,自然的笔法,渲染出了一个混沌初创、远古而沉寂的新世界。他很少运用响亮的色彩,只有当他一方面停留于原始空间的同时,才有可能发现眼前的存在,在画家的意识中如同一个钟摆,始终不停地忙碌于这个空间的两界之中,他通过构成上的平面感和色彩的历史感,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显著的空间效果,这种直觉与意识的互相渗透,也成为了莫兰迪绘画独有的语言方式。虽然,他否认其作品的抽象性,但他对于物体塑造的形象感受,并没能超越他对模糊概念和形式意味的自觉表达。他小心翼翼地将物体放在一张棕色纸上,仔细地确定着作品的构架,再用光将摆放的物体照亮,突出物体的形制。他不强调景深和绘出物体之间的位置,以及他置身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当谈起莫兰迪的色调时,美国作家爱德华?罗迪蒂是这样描述的:“他的鲜艳色彩只是作为底子,将会被一层层灰色和白色所覆盖,对莫兰迪而言白色是最重要的色彩,莫兰迪把色调对比与色彩的明度联系起来,他通常弱化明度与纯度,每创作一幅画,都要趁湿再压上一遍颜色。”从这一点来看,莫兰迪进一步弱化色彩的原因在于他对黑、白、灰版画语言的强调,这也正是作为版画家的莫兰迪在他的油画世界里想要表现的,亦或是因为他对于版画情节的一种依恋。

此外,莫兰迪仍是一位用“线”的大师,他的线条往往是隐性的,如同他的色彩,大多是在被数次叠压之后又浮现出来的,他试想否定线条,却又被生动的线条所否定,在一次次的覆盖中,它显得更是优雅自然,倔强有力,它以一种东方式的灵动,变得更加跳跃而又隐蔽。

看着这些幅面不大的作品,我们还会发现在那错落有致的外轮廓线内,还包含着一种气势非凡的建筑美感,它体量庞大,空旷而扩张,仿佛置身于地球的边界,一时间这些瓶瓶罐罐便成为傲然耸立于高空的摩天大厦,惹人心荡,使人震撼。

莫兰迪是位在不断否定中前行的艺术家,他对于形体塑造的单纯化,色彩的弱化以及构图上的简化,处处都闪烁着一种辩证的东方哲学意味,闪烁着东西方文化的智慧之光,他对于形体的完美塑造,是以一种在悄然变化中使熟悉变得陌生起来的。他通过简朴的方式来构筑一种神圣的精神宝塔,这塔的顶峰就处在那个圆边的任意一个点上。

尽管莫兰迪是一位内向型画家,对生活的要求也并不高,他所做的一切不过只是想要满足他最低的生活要求,过上无人打扰,能够静心作画的中产阶级生活。出人意料的是,在他作品中所充满的震撼力和扩张力,又不得不说明他是一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具有原创典范意义的艺术家,我们从他的作品里可以体会得到。

我努力地体会着这些充满陌生气息的作品,感受他灰色调中的物体,才真正地意识到这灰色为我们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力,那是任何响亮的色彩都无法比拟的,他以安静悠远和力量的互相制约、抵消与平衡,来充实着自我内心的快乐,也充实着每一位观者的快乐。

每一种新的艺术语言与形式的诞生,都会为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陌生感,正是因为这种陌生,才使得作品变得新颖、鲜活,具有视觉上的穿透力。当我们体会到陌生的时候,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语言的原创性也随之形成。
在我国当代艺术创作中,依然存在着一种直白、浅显的程式化风气,缺乏艺术内涵的作品随处可见。那么,如何来克服并提高我们创作的深度和内涵,就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的重要课题。赏读、剖析莫兰迪作品画面背后的深刻意义,或许能为我们的创作带来一些启发。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