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史上的阴阳之争轮回

  在“早期芭蕾”时期,登台的只有男性舞者。而第一位登台表演的女舞者则是一位法国人,名叫拉芳丹,时间在1681年。她在芭蕾舞剧《爱神的凯旋》中,主演爱神而大获成功。不过,真正风靡了18世纪的舞者却依然是位男性,他叫奥古斯特维斯特里,他用空前的弹跳技巧倾倒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接踵而至的19世纪则是女性绝对一统天下的局面。法国巴黎成为这个阴盛阳衰轮回现象的历史性场所之中心。从号称“第一个穿脚尖鞋跳舞”的法国明星玛丽塔里奥尼到惟一能与其媲美的奥地利明星范妮埃尔斯勒,从浪漫芭蕾悲剧代表作《吉赛尔》的意大利样板演员卡洛塔格里希到丹麦版本《仙女》的样板演员露西尔格拉恩,几乎所有闪烁着迷人光彩的芭蕾明星都是女性,而男演员则一落千丈地沦落到了搬运工或陪衬者的可悲地位。

  19世纪浪漫芭蕾的著名评论家泰奥菲勒戈捷对女性芭蕾明星崇拜得五体投地。在他的眼里,男性舞者是奇形怪状和不体面的东西,而不要男性的芭蕾舞剧才能表现出最高尚的情趣。而20世纪美籍俄罗斯芭蕾编导大师乔治巴兰钦尽管号称“芭蕾就是女人”或“芭蕾就是芭蕾女舞者”,但他的芭蕾晚会中却从未出现过女子独舞或女子群舞占领整个晚上的情形。原因很简单,这样的单性晚会只能因过于单调乏味而自我淘汰。

  然而,稍加思考后,我们便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包括评论家在内的观众之掌声大多是冲着那些女性明星舞者去的,但归根结底,她们只是些像芭蕾舞剧《葛蓓莉娅》中的葛蓓莉娅那样的台前玩偶。在芭蕾史上真正起主导作用的绝不是她们,而是处在幕后的男性编导家们!在整部芭蕾史上,称得上编导大师的几乎都是男性,惟有布罗尼斯拉瓦尼金斯卡一位女性是个近乎偶然的例外。而据史料记载,即使是她,也是个男性化十足的女子。

  不过,当我们重新审视芭蕾史上的阴阳之争时,又会很快发现,即使是当时所谓阴盛阳衰非常严重之际,幕后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男性。从这个事实出发,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芭蕾舞台帷幕前充满了男女舞者地位的严重失调,但却恰好是与幕后的男性编导家占有的绝对统治地位相协调的。而帷幕前的阴盛阳衰,归根结底,都只能证明父系社会以来,女性地位日趋卑微,始终处于某种为男性设计、所观赏的境遇罢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