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手法的运用呈现出舞蹈发展的多元化态势

  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继续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政策和政治导向,除却上述已经讲到的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举行的全国、全军专业舞蹈比赛以外,在80年代末期,1987年-1989年三年中,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大型艺术活动。其中,1987年和1989年分别举行了中国第一届、第二届艺术节,1988年举行了羊城国际舞蹈节和舞剧创作研讨会。


  在这三次大型舞蹈艺术活动中,除却前面已经提到的作品和它们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文化走向以外,较为突出的是表现山现代意识的复兴和在创作上现代手法的运用,一时间,民族的、外来的舞蹈艺术竞相争妍,古典的、现代的、传统的、民间的百花齐放,舞蹈事业的发展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各种流派竞展风采的大好局面。

  如舞剧作品(含主题舞蹈晚会)中,广东创作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创作演出的舞剧《神猴调扇》,山西省歌舞剧院创演的《黄河儿女情》,大庆歌舞团的《高粱魂》,香港舞蹈团的《玉卿嫂》《黄土地》,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的《曹禺作品印象》等作品,再加上以现代文学名着和现实生活改编、创作的舞剧,如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繁漪》,成都市歌舞剧院的《鸣风之死》,舞剧《高山下的花环》,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演出的《青春交响曲》等等。

  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都表现出对现代意识的宣泄与表露,创作者舞蹈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新精神的追求与探索,现代手法的大胆运用的特点。如舞剧《神猴调扇》力图探索一条雅俗共赏的“通俗舞剧”之路;《黄河儿女情》为80年代民间歌舞的振兴,创造性地走出一新的里程,它强烈的民族的情魂,独具特色的地方色调,现代的风格,动人的美感,表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新水平。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