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佛宝——龟兹石窟
龟兹是我国西汉时期西域北道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支,它越葱岭(帕米尔高原)可南下印度,西通中亚,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因此,当佛教在印度兴起并不断向外传播时,北向东传的一支,首先到达龟兹,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龟兹石窟艺术。
所谓龟兹石窟,包括位于古代龟兹国领域内的所有石窟。据统计,有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236座、台台尔石窟八座、温巴石石窟八座、耶克埃力克石窟六座,库车县的库木上拉石窟99座、森木塞姆石窟52座、克孜尔朵哈石窟46座、玛扎伯哈石窟32座,新和县的托乎拉克埃肯石窟19座,共九处500座左右。其中以克孜尔石窟、库木土拉石窟最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
克孜尔石窟,位于拜城东南方六十七公里处。北依断崖交错的明屋达格山,南对赭色的雀尔达格山,千滴泉从苏格特沟自北向南流出,约经二公里长的冲积扇后,注入木扎提河。在明屋达格山的悬崖陡壁上开凿的石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