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奇葩——大同云冈石窟
山西高原北部,有一个著名的煤都大同市,市西有一处享有世声誉的艺术室库,即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坐落在大同城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武周川峡谷北岸的断崖上。它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分成东、中、西三区,共45个。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洞窟,共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1万余尊。其中的大窟如昙曜五窟和各组双窟多建成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之间。小窟龛的开凿则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六年(公元525年)。唐朝和辽代仅有个别石窟的开凿和修理,但辽代在此则建有10座大寺。清代以来,云冈石窟鲜为人知。直到20世纪初,才有中国著名学者陈垣、叶恭绰,日本人常槃大定等加以报道,引起人们的注意。云冈石窟是中国中原北方地区开凿年代较早,又是以北魏石窟群为主体的石窟,因此,它对周围各地区石窟有很大影响。与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窟”。
云冈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中期,具体开造年代,一说为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一说为文成帝初年(公元452年)。为什么北魏王要在此凿窟呢?首先,自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到文成帝元年,平城作为北魏都城已达半个世纪,具有一定规模;其次,武周山地当旧京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境内)与新都平城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从拓跋嗣明元帝(公元409—423年)开始,这里又成为皇室行幸祈福之地;再次,因佛教在平城已有相当发展。而佛教僧人又要求佛教徒礼拜皇帝,声称皇帝为当今如来,拜天子乃是拜佛,故兴佛有利于皇帝统治;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年)灭北凉,迁凉州(今甘肃武威)僧徒3000多人和吏民三万户于平城,造成了“象教(即佛教)弥增”的局面;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行毁佛令,而文成帝即位后于兴安元年(公元452年),又下令恢复佛法,令造石像如帝身。兴光元年(公元454年)又下令于五级大寺为北魏太祖以下五帝(即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帝)铸释迦立像五尊,佛教更加发展。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召凉州名僧昙曜至平城,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又任其为沙门统(官名),尊以为师。这些情况都为云冈石窟的开凿创造了条件,使云冈变成北魏都城附近新的佛教圣地。
云冈石窟在北魏时期按开凿先后,可分为三批。第一批为文成帝初期,昙曜开凿的五窟。昙曜于京西武周山开凿五窟,各刻造佛像一尊。昙曜开五窟处于云冈石窟群的中部,平面皆作马蹄形,穹窿形顶,大体上系摹仿印度椭圆形的草庐式。窟中主像形体高大,以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佛为主,占据窟中主要位置。从其造像特点,还可以看到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某些影响。五窟据其特点可分为二组。现编18—20窟为一组,开凿时间最早,主像均为三世佛。其中19窟是这一组的中心窟,主像高达16.8米,左右二佛分处窟外东、西耳洞中。20窟主像高13.7米,身着质料厚重、衣纹凸起的服装,反映了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和阿富汗东部一带)造像和中亚牧区服饰的特点,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可惜前壁坍塌,造像露天。现编16—17窟为第二组。17窟主像亦为三世佛,正中为交脚弥勒菩萨。16窟主像为单一的释迦立像。这五个石窟的佛像,据说即为太祖以下五帝各凿的一尊佛像。
第二批,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公元465—494年)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开之窟,即现在的中区及东区的一部分石窟,与前期比较,形制、题材都有不同,呈现一种清秀雍容、雕饰奇丽的新风格。主要石窟有五组,其中四组为双窟,一组为三窟。这个时期石窟平面多为方形,有前、后室,可分为佛殿窟和塔庙窟两个类别。塔庙窟中立有塔柱。壁面雕刻多呈上下重层的布局。造像题材多样,大像减少,开始出现世俗供养人行列。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前后,出现褒衣博带式佛装,这是和孝文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服制改革相一致的。这一时期石窟中最早开凿的为第七、第八组双窟,大约完成于孝文帝初期。在这组石窟中又最早出现着佛装交脚弥勒、护法诸天神和大型供养人等雕像。第九、第十组双窟,可能是太和八年至十三年(公元484—489年)为孝文帝所建石窟。这组双窟中又出现了仿汉族木结构窟檐、屋形龛等中原传统建筑形式的雕刻。这一时期石窟的特点反映了云冈石窟乃至北方石窟中国化的进程已经开始。
第三批,开凿于迁都洛阳以后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494—524年),主要石窟多分布在20窟以西。这时期多为不成组的中小石窟,补刻小龛较普遍,洞窟内部日趋方整。佛像面容清瘦,长颈,削肩,被称之“秀骨清像”。佛装全为褒衣博带式。这时期窟龛有四种类型,即塔庙窟、千佛龛、四壁三龛式中小窟、四壁重龛式中小窟。这时云冈造像艺术更臻成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石窟龛数量增多、中小石窟成为主体的情况反映了北魏晚期佛教的泛滥。
唐代以后,云冈石窟中值得一记的,是辽代对云冈各窟的大规模修建。据《金碑》记载:辽代在兴宗耶律宗真和道宗耶律洪基时期(公元1031—1100年),曾在云冈石窟大兴土木,主要是建造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十大寺。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证明,辽代修建十大寺的方位,约当现编号的1—20窟前。同时在第13窟南壁佛龛上发现的铭记表明,辽代曾修过大小佛像1876尊,这说明辽代统治者对佛教是重视的。
使我们感到痛心的是,大同云冈石窟同敦煌莫高窟一样,一些佛像也被盗窃,据不完全统计,被盗佛像共达1400多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