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笔位?

执笔高低的“笔杆”位置,叫“笔位”。另外,笔头深浅的尺寸,也叫“笔位”。
执笔高低,在书法上比较讲究,也是将字透出力感的关键。唐代书法家卢携《临池歌》有云:把笔深浅,在去纸远近,远则浮泛虚薄,近则温峰体重。这话有一定道理。有些人不管写什么书体的字,都将笔管执的很高,这会司不妥的。执笔过高,将会影响气脉的均匀,力不易灌注毫端,行笔不稳,也难以掌握笔的重心。执笔过低,运转中就不灵活,拉不开势。执笔高低怎样才算合适?按一般规律是,草三、行二、楷一。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数,至于实际运用,还可以自己斟酌确定。

笔头深浅部位,分为三断,笔端处,叫“一分笔”;笔腰处,叫“二分笔”;笔根处,叫“三分笔”。笔头部位的划分,乃根据前人之经验,其目的是读书写者运用时有一准绳可寻,我们知道,笔头虽软,却富于弹性,顿则能起,行则能收。但如果把握不好部位,就无法将字写好,所以,写字时笔头要用什么部位,关系极大,然笔头用在什么部位为宜呢?一般地说,运用时不能超过腰部。尤其是初学者写楷书,或者写篆书,隶书,应使用一分半至二分为佳,这样,行笔顿挫、提按便易于笔力贯注,得势自然。书写时千万不要将根部也用上,如果用到根部,便会造成点画泛甚失态。但也不能光用笔尖,否则,便会点画物力、轻飘。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