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印章的起源
印章的起源或说源于“三代”的制陶(《后汉书•祭祀志》指出:“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唐朝杜佑《通典》说:“三代之制,人民皆以金玉为印。”)或说源于商殷墟甲骨文的契书和青铜铸造的铭文,至今尚无定论。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遗物,印章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较为普遍使用。同时,也有说法认为印章起源于“征识图腾”等。
印章的发展

印章材料的发展。陶曾为印章最古老的材料,后渐发展为金、银、铜、玉、锡、竹、骨、石等,现今印章以石制居多,但多种材料的制作印章仍然并存。
印章名称的发展。秦以前,称为“玺”(也作“钤”),到秦一统六国后的“玺”(皇帝专称)与“印”(臣民所称);汉朝时期,称之“玺”或“章”;至唐武后改“玺”为“宝”,而唐至清“玺”“宝”并用。民间对印章的称呼还有“印信”、“记”、“朱记”、“图章”、“戳子”等。
古代印章的应用
汉代前,印章用于置放竹木简牍的木质方槽上的印泥。汉代后,印章用于钤盖于纸张。同时,印章也用于烙在马身上以作标记和大件物品发送的封用标记。
印章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
书法作品中的印章分为名号章和闲章。而按照印章所盖的位置又分为迎首章(盖于作品上首)和押脚章(盖于正文和下款之后)。印章与正文、题款共同构成书法作品的三大要素。
印章的神话传说
汉代纬书《春秋运斗枢》:“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
汉代纬书《春秋合诚图》:“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