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水墨人物比作流动的诗,衣纹便是诗中抑扬顿挫的韵律。那些或如春蚕吐丝、或似金戈铁马的线条,承载的不仅是织物的质感,更是千年文脉中匠心的震颤。从敦煌壁画里飘举的飞天衣带,到梁楷笔下李白醉吟的简逸袍袖,衣纹的每一次转折都藏着画者与时代的对话。
初学衣纹者常困于“十八描”的程式,殊不知古人早已在规矩中埋下自由的种子。高古游丝描的圆润细腻,原是顾恺之在绢帛上捕捉衣袂拂过肌肤的触感,线条细若游丝却暗藏骨力,像极了江南女子执团扇时腕间若隐若现的青筋
请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