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史上何谓“二王”

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的,是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羲之有子七人,其中玄之,凝之、徽之、操之、涣之、献之六人并有书名,以献之最为突出,而且在继承羲之的基础上,技法有所创新,体貌也有所变革,可说父子先后联辉。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汉族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汉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2]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  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为官。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