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黄梅戏专家胡亏生

惊悉胡亏生先生于7月12日在芜湖家中与世长辞,我怅然莫名,非常悲痛。

去年9月下旬,我回安庆,兼任《黄梅戏艺术》杂志执行副主编,接手时,没有几篇可以发表的文章。《黄梅戏艺术》是季刊,每期容量18万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还是刚刚独当一面的新手。焦急之中,我想到了胡亏生先生,想约他给杂志写篇文章。

18年前我就在《黄梅戏艺术》担任特约编辑,每年都要编几篇胡亏生先生写的文章。胡先生的文章观点独到,特别是对黄梅戏每个时期的疑难问题和热点作了专题性分析研究。当时的执行主编黄旭初先生非常喜欢他的文章,因此他的文章常常安排在头条位置。

胡亏生先生在全国各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黄梅戏研究文章,是公认的黄梅戏专家。因此,凡安徽省有黄梅戏活动都邀请他参加。2006年,中国安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时,我作为会议接待者,有幸与胡先生相识。他面容和善,和蔼可亲,与他交谈时,他身体前倾着,注意我说的每句话。等我说完了,他才发表意见。他是桐城人,与我的家乡怀宁相距只有几十公里,所以比较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我们交谈中,他随口说出了我创作的每一个黄梅戏剧本,并说出了每一个剧本的内容和他的见解。

打通了胡亏生先生的电话,他得知我向他约稿,爽快地答应了。5天后,他专程从芜湖赶到安庆,在汽车站旁边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当晚我俩促膝谈心至凌晨三点。

胡先生给了我他的大作《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关于振兴黄梅戏电视剧的思考》,我将它发表在2011年第4期《黄梅戏艺术》上。另外,胡先生送给我两本他写的专著《黄梅戏人物》和《黄梅戏风貌》。这两本书各40万字,花费了胡先生毕生心血。《黄梅戏人物》材料翔实,人物丰满,对一些有成就的黄梅戏专家进行了全面的描述。《黄梅戏风貌》最大的亮点是,内容体系和全书结构有所创新,为了真实反映黄梅戏艺术的形成过程和全新面貌,胡先生除写了一章“序论”作为准备知识外,将全书分为三大块共十个章节:即“黄梅戏的文化定位”、“黄梅戏的神话剧”、“黄梅戏在解放后的发展”等。他的专著得到了金芝、时白林等许多黄梅戏专家的高度评价。

胡亏生先生工作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前些年在学院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了下来。退休后,他仍然潜心研究黄梅戏,在黄梅戏继承与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3月,我回广州前夕,与胡先生通了几次电话,就当前黄梅戏剧本创作问题请教胡先生。胡先生说,他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想法。我说,与其这样,不如写篇文章发表出来,大家讨论一下。他说,想成熟了就写。四个月过去了,这篇文章不知他写了没有?相约还在嘴边,他却驾鹤西去,真叫人痛心。

胡先生,一路走好!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