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书法标准的文化诉求

标准问题终究是价值哲学的问题。当代书坛的紊乱与失度,导源于一种体现“现代价值观念”的“创新观”。这种“创新观”推崇变化机制和价值形态的歧异性,贬损保守机制和价值形态的统一性,价值取向极端偏执。影响所致,唯新是好,变异至上,价值追求以割断历史、摆脱文脉为尚,以致当代文化表现形式变动不居、诉求义含延异不止。如今,“必须区别于古人”的无谓信条已成为一种蛊惑力极强的现代迷信,它搅扰着社会文化的生态格局,构成对文化连续性和统一性的荒唐冲击。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时下一些自绝于历史文脉的“碎片”或“垃圾”,不但没有唤起歧路亡羊的警觉,反倒被时人奉为“创新价值”而趋之若骛。

探讨书法标准,不只是为了寻求规约当代书法创作的社会共识,还关系着更为深切的文化诉求——通过保持汉字和书法相互依存、相互表现的基本性质,维护汉语书写符号系统及表意方式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涉及文化传承的这种价值意义,远不是书法“艺术化”的一时审美纵情可以比肩的。中华文脉之所以千古不绝,民族精魂之所以万世卓立,汉字及汉字书写方式“万变不离其宗”的持守作用,当是重要原因之一。今天,即便书法日趋艺术化,却因为和汉字及汉字书写方式的密切关系,而不能自我懈怠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待。中华文化寄蕴于书法方式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是当代书家应该高度重视和大力坚守的非物质文化因素。

审视以“文如其人”的中国文化认知方式,当代书坛规范缺失、法度紊乱的格局并不表明文化人格的自由,而只能说明社会核心价值的溃散或人文精神的失神状态。我们坚信中华文化的伟大生命力。想必到头来,偏执的“创新观”只会让一些自以为是的“现代书法”自绝于民族文化认同,而无碍中华文脉绵延不断地迎向未来。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