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黄梅乡村采访侧记

戏乡说戏——新春黄梅乡村采访侧记

湖北黄梅,是黄梅戏的故乡。戏由县得名,县借戏扬名。据考证,这在全国尚属首例。那么,黄梅戏在故乡发展得怎样呢?新春伊始,我们走进黄梅乡村探个究竟。

传承百年的乡村戏台

农历正月初九,走进苦竹乡柳塘村村口,就望见村前空旷处搭起一座简陋的戏台,吃过午饭的村民陆陆续续来到戏台前等候。今天是村里请来的黄梅戏班开唱的日子,尽管天气寒冷,村民柳治梁仍兴致勃勃告诉我们:“我就爱看黄梅戏,只要有戏,我都来看。”
春节假期刚过,在黄梅县农村,仍是一片节日喜庆气氛,邀请戏班子到村头村尾搭台唱戏,在黄梅乡间是一件再寻常不过却又不可或缺的事情。

今年64岁的柳丰基说:“村里人都姓柳,请戏班来唱的是家族平安戏,一唱三年,今年是第二年。”他算了一笔账:“过年唱戏,都是村里人凑份子,多的出3000,少的也有100。”

石祥是下新镇文化站长,今天表演的剧团是14年前由他一手创办的,团员将近20人,其中大多数是职业演员。“我们团每年要在湖北、安徽、江西等地演出200多场,从今天开始准备在柳塘村演20场。”石祥介绍,演出的剧目有两百多个,既有《天仙配》、《女驸马》等耳熟能详的传统大戏,也有自编的《望子成龙》、《亲家母》等反应现实生活、民风民俗的小戏。

在杉木乡旗杆村文化广场上,村支书朱芬良和一群村民正在等待剧团前来搭台。67岁的李习国告诉我们:“村里邀请了邻近的安徽宿松县的一个剧团,要演30场。到时候,只要锣鼓一响,附近的五祖、停前、杉木近10个村的村民都要来看戏。”

“一去二三里,村村湾湾都有戏”。据县文化局副局长周向荣介绍,黄梅常年演出的民间戏班有100多个,春节期间更是村村有戏看。他说,“在黄梅逢年过节、家有喜事,邀请戏班子搭台唱戏的传统在黄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今天看来,这一延绵百年的传统,既是习俗,更是文化,也许正是这一座座乡村戏台,让黄梅戏魂萦绕在黄梅大地。

血脉相连的戏乡情怀

每晚七点半,是位于黄梅县城商业区的黄梅戏会馆开门时间,一年365天从不间断。
馆长徐斗南已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他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跟会馆有关的一切。

“我从小就喜欢黄梅戏,我家祖孙三代都会唱,这个会馆成立有三年,我个人投资30多万元,就是为给黄梅戏爱好者提供一个演唱的平台,来这里唱戏不花钱。”

记者看到,会馆能容纳近百人,舞台上音响灯光一应俱全,旁边有七位专业的器乐伴奏者,舞台边缘有一个花篮,投上一元钱就能为唱得好的人献一束花。徐斗南告诉记者,三年来,会馆一直坚持每天都开,春节期间几乎每晚都坐满了人。在外地做生意过年回家的柯林中先生,登台献唱了一曲《忽听琵琶》,赢得了场下的阵阵掌声。当记者问他是否学过黄梅戏时,他说:“黄梅人没学过戏的也都会唱两句。”

与此同时,同样是七点半开场的黄梅戏剧院,正上演着春节期间的惠民演出,从正月初五到十九,有《五女拜寿》、《杨门女将》、《天仙配》、《传灯》等10个剧目在剧院上演,每场门票只要20元。
走进剧场,舞台上正在演出《天仙配》,台下座无虚席,不仅有老人,还有年轻人和孩子。一位大爷告诉记者,因为票价便宜,他每一场都来看。台上都是县剧院专业黄梅戏演员,他们精湛的表演常引得台下掌声雷动,唱到精彩处,还有观众不自觉地跟着旋律小声哼唱。

剧场经理王新国从演唱黄梅戏到经营黄梅戏,对黄梅戏的感受更深,他说:“像黄梅戏在黄梅这样的上座率,全国各大剧种中十分罕见。”

在思考黄梅人与黄梅戏时,突然想起自己采访中听到的故事,该县原县委宣传部干部桂遇秋先生,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从事黄梅戏资料整理研究,并带动儿子和孙子投入黄梅戏的研究,最后编写了《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共15册,收集了1949年前在黄梅民间流传的传统剧大戏102部、小戏110本。上世纪90年代先生临走时,对家人唯一要求是要用黄梅戏音乐为自己送行。我想正是因黄梅人对黄梅戏有着血脉相连的情怀,黄梅戏才能在这里代代相传。

扎根泥土吐芬芳

在黄梅县一路走来,看到、听到、感受到黄梅戏在故乡的延续与发展,最后在与一群黄梅戏人探讨时,大家都谈到了一个十分沉重却充满希望的话题,即黄梅戏的未来。

原黄梅戏剧院院长、年近七旬的何昆明老师说,自己唱了一生黄梅戏,黄梅戏在黄梅群众的基础好,黄梅戏艺术一定能在黄梅世代相传。

周向荣说,黄梅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黄梅戏的发展,财政拨款不断增加,并自2011年开始设立了黄梅戏基金,每年30万元。同时,每隔五到十年就在全县选拔30名学员,由政府出资到安徽学习黄梅戏,2010年选送的学员刚回来就能演出大戏《杨门女将》。因此,作为一个文化人对黄梅戏在黄梅发展充满信心。

县戏剧院院长吴红军说,近几年自己带着剧团既演传统剧目,也不断打造新的剧目,特别是自2012年开始,创作排练的大型黄梅戏《传灯》,深受观众好评。去年7月,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并在湖北八艺节中夺得9项大奖。目前,剧院的阵容和实力在全国县级剧团中是一流的。

黄梅戏国家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周洪年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回来的这批学员中,有几个男生比自己当年强得多,黄梅黄梅戏事业后继有人。

最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神话作家周濯街老师说,根据自己原著改编的电视剧《新天仙配》和《黄梅戏宗师传奇》都在央视热播。作为黄梅人,自己在从事神话创作的同时,也一直在关注黄梅戏的发展。可以说,戏剧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生活。只有扎根泥土,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