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和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琴发展至唐代,形制特点和乐器功能都已经非常完备。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



紫漆海月清辉七弦琴 南宋

117.5×9.3×18.4厘米

此琴平首双轸,青玉花形双足,通体髹紫漆,金徽,七弦。底面上端中刻隶书“海月清辉”四字。此琴在形制上具有耸肩而狭较为短小的特点,是南宋后期的代表作。



宁献王制中和琴 明 长119厘米

估 价:RMB 1000000~1500000


1977年美国向太空发射的寻找外星人的太空船,就选有用中国的古琴曲《流水》制成的金唱片,演奏用琴便是这张被称为明代第一琴的旷世宝琴宁王琴——飞瀑连珠。“飞瀑连珠”的音质,可谓古今独步,“其声铿然”、“其声泠然”、“其声清越”,这些赞誉之词,远远不能恰当地描述出其声音之美。古琴“飞瀑连珠”为明代四琴之首(明代四王琴按其顺序和年代的排列应为:宁、衡、益、潞,传世宁王琴海内仅此一张,为宁王孤品),它是明代宁献王朱权亲制,到现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琴琴面上涂大漆,大漆下为朱砂红漆,再下为纯金研磨制成底漆漆灰,其上散布着排排细密的“断纹”,断纹为“小流水断”间杂“梅花断”。金徽,玉足,琴底和琴腹刻着制琴人和收藏家所镌铭文。在琴底正中有个“音孔”,又称“龙池”,透过它借助手电筒的光亮,可见琴腹内板里侧圈环形排列的文字,文为:“皇明宗室云庵道人亲造中和琴”。



仲尼式七弦琴 明 1.2×35.5厘米
估 价:RMB 6000000

仲尼式七弦琴,面板用桐木制成,施以大漆。琴面张七根弦,由13个螺钿顺序排列组成泛音位署的徵,定弦纽为岫玉制成。琴腰镌五言诗首:“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款署敬主人。琴正面下端嵌有红木云纹,并阴刻“少山在陈所得”六字鉴藏款。琴背有“凤沼”和“龙池”,池内刻斫琴年代“大明崇祯乙亥岁潞国制第玖拾号”及艮卦纹样。



黑漆“环佩”琴 清康熙 117×17×1l厘米

估 价:RMB 150000—250000

琴为仲尼式,由整块桐木制成,螺钿为徽,紫檀制足。琴身线条流畅,制作规整。琴表髹黑漆,亮丽醇厚。漆表面蛇腹形断纹清晰自然,排列紧密。琴背刻名日“环佩”,名上刻题款:“渭竹萧萧坐夕阴,月空澹宕古今心。情耽泉石非关癖,举世何人是赏音。康熙戊寅年桂月,解世淳书勒”。落刻“世淳”篆书印。腹内刻“民国十年辛酉岁在暮春,毕节路朝銮嘱潞安秦华重修”。由此可知,此琴铭文为康熙时(1698)所制,民国时重新整修,故保存完好,音色古朴,极为少见。

断纹  

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古代制琴名家及款识特点  

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一)外,文献记载的名家尚有:张越、郭高、沈镣等。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无作品传世。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陈亨道等,末期尚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元代制琴名家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远等,其中朱致远最为著名。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识有刻为“朱智远”或“朱制远”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著名的要数张氏敬修、委修、顺修等人。张岱《陶庵梦忆》称张敬修制琴为吴中绝技之一,“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这是鉴定古琴非常重要的一点。伪制断纹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其实,断纹真伪经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难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古琴的铭刻,也是鉴定古琴真伪的重要依据。琴背均为刻款,而琴腹则有刻款和写款两种,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写的若年代长久,则较难辨识。古琴腹内之刻款,如琴体两侧上下板粘合处无剖过重修的痕迹,大多是原款,若发现重修痕迹则需仔细研究。最难辨认的是将老琴剖开重修刻上伪款而粘合处又做得天衣无缝者和用古木制琴时就刻上伪款者。不管腹款、背款,资深的鉴定家还可以从历代帝王年号的惯称、用字避讳及一个朝代或某书法家的书风加以辨认。以弹奏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会以琴的音色为主要标准之一,我们听一张古琴的声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匀,泛音明亮如珠而反应灵敏,就知是一张上好的古琴了。有的古琴因有断纹,而按音弹奏时会出现“刹音”,影响听觉,此时要慎重权衡得失,切勿轻易弃之。收藏古琴一般选择干燥墙壁垂挂,不宜长时间平放;若长时间平放,则容易造成“塌腰”。古琴作为乐器应经常弹奏为好,否则会使音色暗、涩,且会生虫存蛀损坏古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