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保护的真正二人转

近日,文化部对10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调整、撤销的处理。东北二人转的保护单位这次也名列其中。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东北二人转怎么了?因为对于二人转的保护不力所以被调整、撤销?带着重重疑问,记者来到了二人转的发祥地锦州市黑山县,这里的黑山县地方戏剧团就是曾由国家认定的东北二人转保护单位。

解散的剧团
2007年,曾经每年都要演出300场以上的黑山县地方戏剧团正式解散了。

这次文化部信息中提到的黑山县地方戏剧团,成立于1954年,是东北第一家二人转专业剧团,一直以来剧团里荟萃了黑山乃至辽西地区的二人转精英。只是没想到,“剧团早就解散了”,黑山县文化旅游局的业务股股长汪丽丽给出这么个意外的答复。

在黑山县文化馆见到了几位二人转的老演员,他们对于剧团的记忆还是相当清晰的。“那时候二人转是真火!有一次去唐山连演30天,剧团所有人都唱趴窝了。 ”70岁的李文兰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她的工资每个月能拿55元。当地有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李文兰说去吉林、河北演出,票钱都是用面袋子装回来,“四毛钱一张票,后来钱箱根本装不下。 ”

上世纪八十年代,剧团又红火起来,居然出现了挂票,李文兰解释说,“就是蹲在剧场窗台上看演出。”剧团正常运转一直持续到2000年,“那时候剧团还是能开出工资的。”黑山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韩文华介绍说。

直到2005年黑山县为二人转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剧团仍然存在着,所以申请成功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东北二人转项目的保护单位。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间艺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各种娱乐活动多了,来看戏的就少了。没了收入,剧团自然办不下去了。”2007年,曾经每年都要演出300场以上的黑山县地方戏剧团正式解散了。“这次文化部的处理意见对于我们黑山二人转的保护工作没有影响,因为几年前我们非遗的保护单位就已经变更为黑山县文化馆了。 ”汪丽丽介绍说。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这次文化部的作法标志着中国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化管理有了一个实质性的开端。

胡同里的剧场

墙上的黑板上写着今晚要演出的剧目,81岁的金文志端详了一下摇摇头,四出剧里只有一出是正戏,也就是纯正的黑山二人转“大西厢”,其余三场是歌舞、小品了。

从外面看去,这剧场就像是一个工厂的厂房,窗户玻璃坏了是用纸盒堵上的。这里是整个黑山唯一的地方戏剧场,也是私人的。

墙上的黑板上写着今晚要演出的剧目,81岁的金文志端详了一下摇摇头,四出剧里只有一出是正戏,也就是纯正的黑山二人转“大西厢”,其余三场是歌舞、小品了。金文志一直和李文兰是一副架(搭档),两个人曾经多次地合演过长达2个多小时、3600句的“大西厢”。“我们这里正戏也就演一段,十来二十分钟。”承包了剧场的李小路在两位老前辈面前有点尴尬,但是却也实实在在,“正戏安排时间长了,没人看。 ”

说起正戏,李文兰兴致又上来了,而黑山二人转之所以能够成为非遗也是因为它的正戏。简单说,正戏就跟京剧评剧等一样,没有什么插科打诨和搞笑逗趣。“你也不容易。 ”李文兰知道现在还能安排演一出正戏的剧场也就这一家了。

晚上7时30分是二人转开演的时间,只是我们再转回去时,院子是一片漆黑。“今天不演了,一共才三个人买票。 ”李小路挠挠脑袋不好意思地说,“赔不起。 ”也是冬天要到了,天气变冷,连续两天李小路的剧场都没有演出。

能够容纳200人的剧场一般时候也就有二三十个观众,“房租水电费一年六七万,演出收入好的时候一天也能有个七八千元。 ”门票价格是20元和30元两种。“我不是拔高我自己,在这里演出完全是赔钱。 ”李小路说,“我是靠外场补内场。 ”他的意思就是他靠在外面演出挣钱来补贴这里的房租水电费。

忙走穴的艺人

作为新生代艺人的韩小宇更倾向于迎合观众的爱好。“先说一段,看看观众反应,不行就改唱。 ”不过这个唱是唱歌。

在剧场里,李文兰找到了一个梆子,哈哈笑着给金文志看,结果沉默寡言的金文志也大笑起来,“这个真是老梆子了。”在他们的记忆里,这个已经破损的梆子曾经在剧团里存在了二三十年了,从黑山县地方戏剧团走出去现在还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们都被这梆子伴过戏。他们中就有王小宝、孙丽荣等二人转明星。

“二人转是流动性艺术,不管是谁要是在一个地方演上一个月,也没人看了。 ”韩文华说当初剧团的解散也是时代发展所致。“黑山县地方戏剧团是省内唯一没有财政拨款的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开不出工资,演员们自然要自己出去打食。我们黑山至少有150对演员在各处演出。而在剧场演出的都是外面过来的人。”韩文华说这就是黑山二人转的底蕴。

31岁的李小路上午下午各接了一个活,每个的报酬是300元。李文兰的儿媳妇下午也被请到北镇去唱戏了。“现在的演员都买车买房了。”李小路说他的目标是每个月攒下来一万元。

与“走穴”相比,在剧场演出的报酬是100元,好在管吃管住。20岁的韩小宇在李小路这里干了8个月了。他是黑龙江人,现在在一个艺校学习二人转,学费是一年8000元,“基本上靠演出能挣出来。”他和李小路一样,打小就被长辈带着天天看二人转,结果就着了迷,大学也不考了就来学戏了。

李文兰在旁边听着插了一句,“会正戏吗? ”“大西厢还不会,不过包公戏会几出。 ”相对于李文兰的执著,作为新生代艺人的韩小宇更倾向于迎合观众的爱好。“先说一段,看看观众反应,不行就改唱。”已经有两年舞台经验的韩小宇说,不过这个唱是唱歌,“再没反应,就唱二人转。”他说地域不同,黑龙江和吉林那边的观众还是比较喜欢听正戏的。

忧心忡忡的传人

“我是想明白了,他们拜师就是为了我的名气,还没等我教什么呢,学两天就跑了。 ”

二人转演员聚在一起,会凸显两个特点,一就是说着说着高兴了就会唱上一段,二就是聊着聊着就会详述自己的师门渊源。黑山之所以被称为二人转的发祥地,其实就是因为最开始的那些艺人都是黑山出身,然后逐步在东北各地开枝散叶。

黑山的东北二人转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现在略显尴尬的是缺少一位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当年的传承人是李秀媛,遗憾的是她在几年前过世了。

李文兰是省级的非遗传承人,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帮她申报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传承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教徒弟。”李文兰说本来她不想收徒的,“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挑,还没遇到让我满意的。 ”
她对自己的8个徒弟并不满意,“我是想明白了,他们拜师就是为了我的名气,还没等我教什么呢,学两天就跑了。 ”她的徒弟现在都在全国各地演出,“我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了之后,我徒弟要价居然也跟着涨到五千了。”她笑着叹了口气,“我就想找个真心想把我一身技艺都学会的徒弟。”

她也知道不容易,因为学艺是要花工夫的。“至少得扎扎实实学上三年,可是现在的人都想着挣钱,也是没办法的事。 ”

传统二人转讲究“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常用的唱腔曲牌有“胡胡腔”、“喇叭牌子”、“文嗨嗨”、“武嗨嗨”、“三节板”等,黑山二人转的正戏以《大西厢》、《包公》、《杨八姐游春》等最为著名。李文兰说她的徒弟连正戏都没跟她学就出师了,“我一共会四五十出正戏,可是现在能会四五出正戏的演员都少了。 ”

授徒的方式现在也在改变,黑山老艺人不少都办过班收过徒弟,但是现在都没能继续办下去,因为正规的艺术学校争走的大量的生源。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和准备冲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她对于今后传统东北二人转的传承不得不感到担心。

6000万的保护平台
“我们现在要进行的就是打造一个大的平台,不仅仅是保护,也要让黑山二人转走出去。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在活态中的保护,活态主要表现在:技艺存在,传承人存在。“我们黑山二人转有群众基础,也有数量众多的老艺人。 ”黑山县文化旅游局的局长孟繁东对于非遗的保护充满了信心,“我们现在要进行的就是打造一个大的平台,不仅仅是保护,也要让黑山二人转走出去。 ”
这个平台指的就是黑山县二人转文化中心,“我们准备最少投入6000万做这个事。 ”说到非遗,自然首先是保护,“我们现在正在整理黑山二人转的史料资料,主要是针对老艺人们的绝活进行整理保护。然后成立资料馆进行展出收藏。”孟局长介绍说这一部分工作现在基本接近尾声,“不能因为某位老艺人的离世就绝活变绝后了。这才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黑山县二人转的正戏有120多部,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唱全。”李文兰说。非遗主要问题还是传承,所以黑山县准备办大型的培训班,让老艺人们把自己的绝活都拿出来薪火相传。“打好基础之后,我们将重建专业剧团,使之成为二人转保护的主阵地。 ”

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实是在唤起一种全民的民族文化意识,唤醒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的工作中去。当然,非遗保护是长远的保护工作,是整个社会的工作,如果异化成了短期工程,最终将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边缘化、濒危化,丧失了其固有的文化品质。

华灯初上,黑山县的夜晚突然就热闹起来,唱戏的,跳秧歌的,在南北两个广场上挤满了人,李文兰和金志文两人平时总会在广场上拉出一帮人来唱二人转,“里三层外三层的,不唱到他们满意不让走。 ”对于两位老人来说,有戏唱有人听,就是幸福的事。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