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现存曲艺曲种简介)

·二人转 曲艺的一种。属走唱类。流行于东北各地。是以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等演变而成。有二百多年历史。过去有蹦蹦戏、秧歌、小落子等名称,1952年定名为二人转。原有三种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对口演唱的二人转,二是一人演唱的单出头;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近年又发展了坐唱、群唱等形式。

二人转的音乐丰富,有曲牌三百多支,常用的有四、五十支,分为主调如[胡胡腔]见谱例:《大西厢》)、[文咳咳][武咳咳][三节板][红柳子],副调如[大救驾][大鼓四平调][哭糜子],专调如[诉情]#p#分页标题#e#[破花名],小帽小曲如[茨儿山][月牙五更][九反朝阳] 四类。主要伴奏乐器为唤呐、板胡,打击乐器有竹板、锣鼓等。唱段一般用五、六支或七、八支曲牌联缀,演唱故事。其中有一部分曲牌如[胡胡腔][大救驾][喇叭牌]等,每一句尾都有拖腔,由人声帮唱,叫“捧调”,后常为乐器接腔代替。表演艺术有说(说白)、唱(演唱)、做(表演)、舞(舞蹈)、绝(绝技,如耍扇子、手帕等)五功。以唱为主。

二人转有东、西、南、北四个流派。东路流传于吉林省长白山一带,多用彩棒,有武打,以演武戏见长。西路以辽宁省黑山县为中心,包括辽西地区,受“莲花落”、“十不闲”影响较多,曲目丰富,唱腔讲究赶板夺字。南路以辽宁省抚顺为中心,包括辽阳、海城一带,受大秧歌的影响较夫,最早使用扇子,曲调多,歌舞并茂北路流传于黑龙江省北大荒一带,唱腔优美,做工细腻。有“南靠浪(扭),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之说。

常演的传统曲目有《蓝桥会》、《大西厢》、《回杯记》、《包公赔情》、《双锁山》等。知名演员有李青山、程喜发、徐小楼、胡景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整理改编传统曲目外,编演了大量现代题材的作品,如《全家戈荣》、《三只鸡》。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白山新歌》,记录了二人转的各种表演形式。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