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

近日,著名昆曲艺术家张卫东先生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举行了其新书《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的新书首发讲座,和广大昆曲爱好者共同探讨了昆曲的现状和发展,并现场吟唱、教授著名昆曲唱段。

张卫东先生,中国国家一级昆曲演员、北京大学国学社导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担任音韵顾问和昆曲顾问、中国吟诵学会理事。主论文字作品包括《喜庆堂会》、音像光碟“张卫东说戏昆曲《牡丹亭》”、《昆曲在北京》。

《赏花有时度曲有道》一书是张卫东先生近年来主要以昆曲为主题的文章、访谈、讲座合集,传播昆曲文化,进行昆曲文化现象的探讨,亦批判当代文化的种种怪现状。全书收录《正宗昆曲大厦将倾》《这么救昆曲死得快》等文,其中的微言大义曾引起很大反响。亦有诸如《昆曲是典型的文人艺术》《清末以来北方昆弋老生琐谈》这类的艺术探讨之作。


今年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的第十二年,对此,张卫东先生坦率说出自己的看法,“昆曲被确立为遗产之日就是它被破坏之时”。

对此说法,张卫东先生有自己的理由:

昆腔之所以在2001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就是认准了它是濒临灭亡的剧种,它有很多文字资料,有那么多艺人在传承它,而传承的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艺术。所谓原生态,就是说尽量保持古法。我们可能做得不似古人,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在古代就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剧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承袭古法把它传下去,把它作为一个真正的文化遗产来对待。现在的昆曲职业创作人员总认为年轻人看不懂昆曲,为了迎合观众的思想,要让他们看懂,审美观点要有所变异,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太好的方法。另外一个角度,复古也是一种创新。一些有曲谱却没有在舞台上演过的戏,我们把它按照古代的服装、表现的程式化把它重新立起来,这也是一种恢复。大家不要发昆曲的遗产财,要脚踏实地地干实事。

昆曲不是由艺人创作而成的,它的主要作者是元明以来那些能够动笔写戏、执笔撰文的文人们。他们都是有深厚儒学修养的人。
昆曲就是在这种儒学基础上,继承了北金、南宋朝主流音乐文化的一门艺术。在演唱南北曲的这个基础上,舞台艺人们拿来加上表演。如果按照严格“非遗”划分,昆曲在舞台表演方面不过占五分之一,而其他多数是在古典文学方面的成就。

张先生认为,昆腔是儒学的正声艺术。昆曲的衰败源自儒学的衰微,之所以久衰不亡,是因为还有文字版本的传承,曲谱的传承,以及诸多除了职业艺术家意外的曲社、曲家的言传身教。而昆曲现在没有诸多观众追捧是很正常的事,没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蕴是听不懂昆曲的。

关于昆曲是否能流传的问题,张先生认为,昆曲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后有三五同好相聚吟唱,为后代留下曲子,留下昆曲的本来面目,就是对昆曲最好的传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