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北路戏的“杂调”类唱腔

寿宁北路戏的“杂调”类唱腔

一、吸收民间小戏、“高腔“元素

寿宁北路戏吸收民间小戏的唱腔其中一部分来自“花戏”剧目名称如《小上坟》、《葡萄架》、《乌盆记》《大补缸》、《反山东》、《走广东》、《过关》。②还有一部分来自“高腔”的剧目如《慢流水》、《飘板》、《闹飘尾》、《踢花腔球》、《龙凤钗》等。在《龙凤钗》一剧山寨一场即用干唱而不托管弦,大锣古鼓的伴奏与一唱众帮,渲染了激昂粗狂的气氛。这种“高腔”的演唱形式实际上保留了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和“一唱众和”的艺术特色。③而据老艺人介绍,这种“高腔”来源于明代剧种四平戏的曲调。

谱例1: 人逢喜事精神爽 吴思思 记谱

选自《沉香阁》幕后合唱

谱例1为吸收“高腔”元素的“杂调”类唱腔,板式为一板一眼,用2/4拍子记谱,该乐段类似于方整性的四乐句形式,具备“高腔”4 3形式的长短句规格,具有中国传统乐曲起承转合的结构。这种“杂腔”类与寿宁北路戏的吹腔有很大不同,字多腔少,唱腔叙事性更强,不再采用切分节奏与大跳的音程特征,而以规整的七字句对称句取而代之。将这些具有“高腔”元素的唱腔融入北路戏的唱腔音乐,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力。

二、吸收民歌的元素

中国戏曲音乐根植于民间,拥有广大的群众,其在本质上属于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的创作,仍然具有民间创作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民间音乐的若干特征。④戏曲研究家们时常提到的“村坊小曲为之,本无常调……顺口可歌”的“随心令”,是民歌较早进入戏曲的例子。⑤寿宁北路戏的 “杂腔”类有一部分来自于民间歌曲元素,多用于加演的折子戏或在戏中个别场面点缀之用,如《茉莉花》、《走广东》、《反上东》等,在丰富传统唱腔的旋律上有重要意义。

谱例2: 《鸳鸯带》中唱段——花旦唱

吴思思 记谱

谱例 2是直接以中国传统民间歌曲《茉莉花》的曲调命名的“杂腔”类唱腔,并与江苏《茉莉花》同为徵调式,唱腔多用于游奏赏花的唱段中。该乐段二句式,上句的5—12小节与下句的“21—27小节”与江苏《茉莉花》的曲调极为相似。但“茉莉花”唱腔又具有戏曲唱腔的特点,如上乐段中的唱词“香”、“骂”均是戏曲中的拖腔唱法的运用。可以说这种源自民间歌曲元素的“杂腔”类的唱腔在北路戏中经艺人们长期的舞台实践,形成于近似地方戏曲的韵味,丰富了戏曲唱腔的表现力。

三、结 语

寿宁北路戏是一个以吹腔平板为主多声腔的剧种,其广泛的吸收高腔、民间小戏、民歌等音乐元素,

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该地方戏曲的表现力,使得戏曲的音乐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注释:

①叶明生,叶树良.地方剧种特质及其发展倾向探讨--以福建乱弹北路戏剧种发展问题为例.[J].艺术百家.2003,72(2):P16

②《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3,P1268

③2012年10月3日,寿宁北路戏剧团内部资料

④章诒和.中国戏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P144

⑤张紫晨.中国民间小戏[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P32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指导老师:王义彬副教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