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家柳萍忆往事感慨万千

这是宁夏秦腔剧院首次来到上海演出。秦腔名家,刚刚调离该院的柳萍自己从未想过能把该院的大戏带给沪上的观众。昨天,她来到东方艺术中心与观众互动。活动结束后,柳萍突然感觉有了底气。“上海的观众还主动给我提了不少建议,他们懂戏也爱戏。”柳萍随后与记者聊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你知道吗?2003年,我当院长的第一个月,甚至连水电煤费用都交不出来。”

观众子夜时分要看戏申报梅花奖却一问三不知

昨晚,柳萍与该院院长李小雄一起现身,为上海的观众推介甚少来沪的秦腔。演员们给观众带来了《狸猫换太子》、《三滴血》等经典唱段,沪上戏迷还领略了一番“吼秦腔”的豪放魅力。

在收获不少掌声的同时,柳萍也忍不住吐露心声。她告诉在场的观众,在宁夏,秦腔的受众面非常之广。在她的记忆里,就算是子夜时分的演出,也会有大批观众去现场聚集,只为一睹名角的风采。

但同样也是秦腔,在当年申报梅花奖的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柳萍说,2002年之前,宁夏没有得到过梅花奖。她曾清楚地记得,去找相关领导提出冲击梅花奖的想法时,那位负责人却反问道:“梅花奖到底是什么东西?”

好在随着各级领导的重视,加之柳萍所在的剧院大力抓戏出人才,目前,宁夏秦腔剧院已经有了“五朵梅花”。

百乡千场走出自己道路仍忧心秦腔未来

近些年,宁夏秦腔剧院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柳萍刚刚从该剧院调离,但她对于剧院依然满怀深情。她还记得刚当院长的第一个月,情况窘迫,甚至连剧院的水电煤费用都交不出来。

柳萍说,自己坚持要出人出戏,她曾在2008年来到上海,目的是求好剧本。她当时带着剧院仅有的2万元经费来寻求好项目。“当时,我记得院里一共来了3个人,2男1女。实在经费紧张,我们就挤在一间房里。那是大夏天,我睡觉衣服也不脱,把空调开到最大,就这么坚持了下来。”而那次上海之旅也让她有了收获,马上要在东艺演出的《庄妃与多尔衮》便是那次的收获。

如今,宁夏秦腔剧院每年的演出有400来场,商演与免费下乡送戏的比例,大概在一半一半。柳萍告诉记者,剧院还有“百乡千场”的计划,这让演员们总是忙不停。“我们经常会去到条件非常艰苦的地方。下着大雪,零下十几度,戏迷都拎着小煤炉来看戏。这真是令人非常感动。我想,上海的戏迷肯定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随后,柳萍谈到了秦腔的未来,她眉头紧锁地说:“缺人,缺剧。”而至于原因,柳萍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批生力军提前退休年轻演员还需赶上
柳萍说,由于宁夏秦腔剧院目前已经转企。所以在转企后,一大批正处在艺术黄金期的演员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提前退休。

柳萍颇感遗憾,“大概有100多个,都是30至40岁左右的演员。我常说,要想培养一个好演员,10年才是个开始。他们在这么好的年华就退了,实在是非常可惜。”对于目前的院长李小雄来说,这的确是转企所带来的阵痛,但年轻演员也在老一辈的带领下慢慢成长,毕竟柳萍也在这些年轻演员身上花费了很多的精力。

据悉,柳萍目前职位上升,她有了一些可以调动创作经费的能力。她颇为诚恳地说:“我们这样的院团,在本子方面是浪费不起的。要立一个戏,就得好好立起来。”所以,上海的观众有幸可以看到《花儿声声》、《庄妃与多尔衮》这样的精彩好戏,秦腔的独特魅力也在这里得以延续。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