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乐百戏中的音乐

  散乐最早出现于先秦。据《周礼·春官》记载,老百姓喜好的民间杂乐杂戏就被称为“散乐”。在周代宫廷中,散乐由低级乐官“旄人”掌管。西汉以后,西域传入的各种新奇杂乐、杂技、幻术、舞蹈等也被列入散乐演出,使散乐内容和形式得到空前的丰富,人们便开始将这种内容庞杂、品目多样的综合性文艺演出形式称为“百戏”。从此,“散乐”与“百戏”便逐渐成为汉代以来称呼同一类表演艺术的同义词了。

  汉魏时期百戏表演的节目,包括有杂技——跳丸(抛圆球)、飞剑、舞轮、弄瓶、走索、都卢(顶杆、爬杆)、叠案(高层拿顶)等;舞蹈——盘鼓舞、健鼓舞、鞞〔bí皮〕舞、长袖舞、巾舞等;角抵戏——搏斗、东海黄公、蚩尤戏等;鱼龙漫衍——魔术、幻术、耍龙、耍狮、耍鱼、耍鸟、跑马等。这些节目表演时都按不同的要求配以器乐伴奏和歌唱,优美雄壮的音乐很受人们喜爱。有时伴奏者和歌唱者还浓妆艳服加入表演行列,使演出气氛更为热烈。东汉科学家张衡在《西京赋》中对京都的百戏表演有一段极精彩的描写,其中专门描写音乐的部分是“白虎鼓瑟,苍龙吹篪〔chí持〕,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委婉……度曲未终,云飞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所谓“白虎”、“苍龙”,就是化了妆的乐师;“女娥”,就是扮为仙女的歌唱者。



  百戏音乐伴奏的乐队编制,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鼓吹乐形式,采用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相组合的乐队。如河南唐河西汉郁平大伊冯君孺人百戏乐舞画像中的乐队,使用排箫、竽(笙)、筚篥、鼗鼓等乐器,这是典型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另一类是丝竹乐形式,采用吹奏乐器与弹弦乐器相组合的乐队。如辽宁辽阳棒子台百戏乐舞壁画中的乐队,使用竖笛、瑟、琵琶等乐器,另有人掌拍(打节奏)和歌唱,这与前面章节所述相和歌的丝竹伴奏乐队极相近似。再有一类就是钟磬乐形式,采用编钟、编磬与其他各类乐器相组合的大型综合乐队。如山东沂南东汉百戏乐舞石刻画中的乐队,仅左方一组就使用了编钟、编磬、铙、埙、排箫、竽、筚篥、瑟、地鼓、建鼓等乐器,另外还有17名歌唱伎人参加奏唱(图21),这与前述商周时代的“钟磬之声”乐队极相近似。


  图21百戏乐队(汉)

  汉魏时代的散乐百戏,是这一艺术门类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作为糅合歌舞、杂技、器乐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历经隋唐,对其后宋元戏曲艺术的形成、独立杂技艺术的发展以及民间俗乐舞蹈的繁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