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天仙配”介绍

黄梅戏作品。敷演董永遇仙故事。董永行孝事始见东汉末年武梁祠石刻画像。魏晋时,曹植《灵芝篇》和干宝《搜神记》增加了天帝遣神女下凡,助董永偿债的情节。唐代董永变文和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着重描写路遇、偿债、诀别等部分。明代青阳腔《织锦记》(现存《槐荫相会》、《槐荫分别》两出)又丰富了变文和话本的描写,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清代地方戏的很多剧种能演此剧,剧名或称《槐荫树》,或称《百日缘》,剧情基本相同。黄梅戏《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陆洪非据老艺人胡玉庭口述改编为今本。1953年,由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出。剧本有多种单行本,并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安徽省卷》(1959)。

改编本描写董永卖身葬父,在傅员外家为奴。玉帝第七女同情董永遭遇,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妇。七仙女一夜织锦10匹,帮助董永改三年长工为百日。百日期满,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董永夫妻忍痛分别。剧本剔除董永与七仙女的离合系由天定的宿命论思想,加强了这部神话剧反封建的现实意义。改编本又删去傅员外认董永为义子、董永与傅家小姐成婚的情节,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反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剧本的《路遇》、《分别》两场戏,对七仙女的大胆、直率,董永的忠厚、纯朴,都有动人的刻画。槐荫会、槐荫别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习俗的一些穿插,富有朴素的民间色彩。1954年,黄梅戏《天仙配》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一等奖,饰演七仙女和董永的严凤英、王少舫获演员一等奖。1955年,《天仙配》摄制成戏曲艺术片;1963年再一次搬上银幕,易名《槐荫记》。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