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之光——记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东桥

秦腔之光——记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东桥

被誉为“秦腔王子”的李东桥,从2011年始,又实实在在地火了一把。2011年,由他领衔主演的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正式亮相。问世两年多来,该剧已演出300余场,不仅牢牢占据了西安舞台,还4次奉调进京参加国家各类重大活动,14次走出陕西,至今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大直辖市及广州、长沙、武汉、兰州、成都、昆明、合肥、长春等多个省会城市演出,总行程约30000公里;《西京故事》还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有百余所高等院校师生观看。

一时间,观众街谈巷议,大学生击掌叫好,媒体广泛聚焦,专家交口称赞,领导高度肯定,创造了我国现代戏领域罕见的壮观景象。2011年10月,这部刚刚诞生半年的秦腔大戏,赢得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李东桥也同时荣获优秀表演奖;2012年4月,他荣登第22届“上海白玉兰奖”榜首;2013年6月,在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李东桥成功地“梅开二度”并雄踞榜首;2013年10月在中国艺术节上,他又荣获第14届“文华表演奖”。凭借《西京故事》中的小人物罗天福,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李东桥,迎来了自己艺术生涯的第二春。

李东桥,国家一级演员,当今大西北秦腔的领军人,现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民进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支部主任。

早在1985年,年仅24岁的李东桥便因成功饰演《千古一帝》中的秦王而一举成名,获得了陕西秦腔演员的第一个中国戏剧“梅花奖”。此后的20多年里,随着李东桥主演的《太尉杨震》、《真的·真的》、《留下真情》、《谢瑶环》、《游西湖》、《恩仇记》、《黄鹤楼》等作品不断面世,大大小小的奖项纷至沓来,奠定了他在秦腔界男演员中的领军地位,而罗天福形象的成功塑造,更标志着李东桥攀上了艺术人生中的一座新高峰。

咏帝王长歌 少年一举成名

出生于1961年的李东桥,身材伟岸,外表俊朗,天生就是一个为舞台而生的精灵。

但演员自然条件的优越,并不意味着事业的必然成功,不刻苦,不努力,而仰仗自身本钱唱戏的人,最终大多流于平庸。好在关中农家孩子李东桥,从小就是个刻苦的人,自12岁进入一个县级剧校背粮学艺,他就笃信“戏是苦虫,不苦不成”的俗语,牢记“冬练三伏、夏练三九”的行话,早起晚睡加私功,常常两头不见天,练得精疲力尽,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陕西省户县剧团,并迅速成为剧团的台柱子。

1984年,李东桥被调入号称“秦腔最高学府”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出演新编历史剧《千古一帝》中的秦王嬴政一角。这位年仅23岁的年轻人,紧紧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小生行当的潇洒飘逸外,他又揉进了须生的沉稳刚劲和花脸的夸张粗犷,以大幅度的形体动作和充沛的感情,来表现秦王的政治气度和复杂的内心情感。他在唱腔上以洪亮、厚实、醇厚的嗓音,唱出秦始皇的王者之风以及内心的煎熬和震颤,成功塑造出一位既有卓越胆识、雄才大略而又暴戾专横,同时不乏人性和温情的帝王形象。那年,《千古一帝》轰动京城,风靡全国,被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正值青春年华的李东桥也随之声名远扬,摘得了西北秦腔界的第一枝“梅花”。
叹诗圣悲苦 中年华丽转行

2005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李东桥遇到了一个极大的挑战——他被选中担纲大型秦腔历史剧《杜甫》主演。以往他驾轻就熟的角色大都以文武小生应工,用其表现诗圣由壮及老、由老而衰的悲剧人生,显然不行,需要转行须生,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重压之下的李东桥,反而被激出了强烈的创造热情和欲望。他迎难而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准备:为了熟练掌握须生的表演程式,他将髯口装在包里,随时随地拿出练习;为了深刻领会杜甫的思想内涵,把握人物的命运脉络,李东桥阅读了3个不同版本的《杜甫传》;为了尽快熟记剧本诗化的台词,他将之密密麻麻地写在手臂上;为了练好多年不用,久已生疏的“僵尸”技巧,他一次次摔得眼冒金星……经过艰苦的努力和编剧、导演的帮助,李东桥攻克了知识储备、行当技巧等一个个堡垒,渐入佳境。

舞台上的李东桥,光彩照人,艺压群芳。他成功地艺术再现了诗人坎坷跌宕的生命历程,使诗人的才华与激情、惆怅与无奈、悲痛与愤慨等特质淋漓尽致、纤毫毕现地呈现于舞台,契合、升华了当今大多数观众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杜甫》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被央视“空中剧院”全剧拍摄并多次播放,在西北五省区秦腔节、第四届陕西省艺术节上,均荣获优秀剧目奖且位居第一。

吟平凡人生 盛世再攀高峰

从小生到须生的成功转行,大大拓宽了李东桥的戏路,使他在创造人物方面渐渐步入随心所欲的境界。2011年,时任陕西省剧协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著名剧作家陈彦推出新作《西京故事》,李东桥遂成为主人公罗天福的不二人选。

《西京故事》中的罗天福,属于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虽然在乡村曾任过民办教师,还执掌过村长大印,但到了城里,还是城市社会底层的一介二等平民。

平素惯于表现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李东桥从来没有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将与农民工形象联系在一起。那些曾经给他带来辉煌的创作经验,此刻完全失去了可借鉴性。

执导《西京故事》的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查明哲,通读剧本后的第一感觉是,这部将要横空出世的作品不同凡响。当很多人为剧中人罗天福与扮演者李东桥之间反差太大而捏一把汗时,他却捕捉到李东桥极具感染力且与人物极其契合的憨憨笑容……在编剧、导演、主演这3位在各自领域里堪称翘楚的艺术家成功的碰撞之下,《西京故事》于2011年3月搬上了舞台。至此,“小人物”罗天福,以一种感天动地的穿透力,闯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走红大江南北,被誉为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杰作,堪称新时期戏剧的里程碑”。

《西京故事》讲的是生活在当下的一群小人物的故事。剧中倾力塑造的主人公罗天福,有梦想、有担当、有无奈、有抗争,以坚定刚毅的信念、宽厚广阔的胸怀、自强不息的精神,延续着中华民族永恒的守望。

一部地方剧种的现代戏,《西京故事》井喷式的爆红实属戏剧舞台多年来罕见的现象。这对许多人来说是意料之外,但在李东桥看来,却是于情理之中,因为,最先被这出戏感动的,恰恰是李东桥本人。“不知道流了多少次泪”他说,“演了300多场,平均每场哭3次,就这还不算排练阶段”。“演罗天福,我感到灵魂得到了净化。作为一个演员,一辈子能遇到这样让人动情、忘我的角色,是一种幸运;而这样中华民族脊梁式的人物,如果不能在当今舞台上有血有肉、活生生地表现出来,那是我们的失职。”

罗天福这个极具复杂性、多重性、深厚性,相当难把握的人物,在李东桥细腻、逼真、准确、生动的创造中鲜活了起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个独具光彩的典型形象,堪称是秦腔以及“秦腔王子”李东桥为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又一新贡献。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