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历代舞蹈风潮
既然要漫谈历代舞蹈,那就从远古开始好了(这段各位有兴趣就看,没兴趣就跳过,从第二段看起好了,反正神话时代没什么准谱)。上古神话时期,最原始的舞蹈,在无乐器伴奏的情形下,古人们只能踏地击节而歌,绕着篝火开群舞聚会而已。随着文明程度进展,石器,陶器的使用,于是有了石磬,陶鼓,陶埙,人们总算能击石拊石而舞了。然后就是黄帝,尧,舜,禹各位牛人闪亮登场。黄帝率六兽,制编钟,鸣吹角而与蚩尤战,流传下来的就是《云门》乐舞。尧制《大章》,用十五弦瑟,舜作《大韶》禹作《大夏》,以上几位据说都是禅让递承,得国至正,所以乐舞称为文舞,跳舞时讲究的是用龠(排箫),用翟(鸟羽)。接下来的商汤,周武,出身造反派,故而他们的国标舞《大濩》,《大武》都是执干戚而舞,跳一段斧头帮的恰恰。
进入周代,历史变得靠谱起来。周朝最提倡的就是以礼乐治天下。周人总结了以上各代舞蹈,合称《六代舞》,还编制了一些用于祭祀求雨的舞蹈,称作《六小舞》。法律明文规定,贵族子弟13岁入学,先习音乐、朗诵诗和六小舞。15岁开始习射箭、驾车和舞《象》(《象》传说是周人为了纪念,打败了可以驱象作战的殷人,创作的一种武舞)。20岁时学习各种仪礼和《六代大舞》。有黔首可能要问,这一大套舞蹈学了有什么用?你可以比较一下现在大学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