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戏曲进校园,谈谈我是如何喜欢戏曲的
我父亲这一代,喜欢戏曲的人很多,轮到我们这一代,虽然喜欢戏曲的人已经不多,但是绝对数量还多少有点。轮到现在的90后。基本上一见到戏曲,首先就是一句话,“看不懂”,事实上,现在的90后不是看不懂,而是压根不愿意看。
现如今,无论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关于戏曲没落这样的事实,已经是不可回避了,我们小小的老百姓,也没办法。那就有人提意见了,为什么不让戏曲进校园呢,事实上,当初在有人轰轰烈烈搞戏曲进校园的时候,我连假装相信的欲望都没有,就像相信我们所谓亲爱的房价能下来一样,我根本不相信。学校的事情,我觉得我还算了解一点,在当今的学校里,所有和分数无关的事,都是给上面的领导看的,就像电视上的广告一样,基本是说谎的。说的清楚些,就是戏曲靠进校园来复兴,那简直是马路上种庄稼,既生不了根,也结不了果,甚至连种子也没地方撒去,顶多就是在领导检查的时候摆上几盆花装点盛世而已,就这样简单,也是这样残酷。
我们弟兄四个,不幸我排行老大,老二和我喜欢秦腔,老三是托了上大学学历史的福,平时不爱看,但是能看懂,甚至有时候也耐着性子看完,也知道很多戏曲的典故。我家老四呢,智商和我们几个差不多,但是一看秦腔,就像和他有仇一样,无论看懂看不懂,一律不看,就是这样一个人,也知道白脸是奸臣,红脸是忠臣,不像我的十几个堂弟堂妹,一看见唱戏,就仿佛见了我一样不亲热。我的堂弟们,在现场看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寻觅女孩子,或者就是纯粹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
我和我二弟喜欢秦腔的方式很不一样,我二弟呢,喜欢唱段,所以他就爱看《周仁回府》这样类型的唱功戏。我二弟喜欢的方式也是大多数戏迷喜欢的方式,我曾经碰见一个陕西的戏迷,从唱戏的角度看,他确实算戏迷,但是他除了会唱的三四折子戏,你问他一个完整的本戏,他和文盲差不多。喜欢戏曲的方式有很大差异的,像我,我就不爱看《周仁回府》这类的简单的情节戏,也流不出眼泪来,但是我知道它的表演方式,甚至我了解几个秦腔名家唱腔不同,对里面的戏词也心知肚明。
我喜欢秦腔不假,喜欢地痴迷,喜欢秦腔胜过喜欢我现在谋生的专业,甚至因为喜欢秦腔而博爱,看了不少京剧和其他剧种。小时候看戏,主要是看热闹,直到后来上初中,才看处门道来,这样,零零碎碎就看了三四十本戏,后来从网上和碟片上看,加起来,看的戏也就有个六七十本。那就老有人问了,你那么喜欢,那你一定会唱戏了,可以说句让你很失望的话,我就压根不会唱,虽然我闭上眼睛也能串下来《二进宫》里面所有的戏词,虽然在台下我可以跟上演员张嘴唱和,虽然一个很陌生很繁复的剧本,我看上阵子,就理出头绪了,就像我18岁当年现场看《软玉屏》一样,当周围很多戏迷连人物都分不清楚的时候,我却没有情节上的任何负担,但是我就是不会唱。按理说,一个不会唱的人,应该不是真正的戏迷了,但是我觉得我还算个真正的戏迷,我二弟和我正好相反,他连《破宁国》里面的人物也说不全,但是照样是戏迷。
说的多了,其实,现在推广戏曲有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推广唱腔作为一种主要方式,让人感到很生疏,也很不容易接近。就拿我来说,我现在对于京剧,蒲剧,越调,河北梆子,河南豫剧,山西晋剧,河南曲剧,甚至连越剧都看,看了很多古典剧目。那你不能说,你唱几句我试试?我看京剧的剧目不下三十本,像京剧《珠帘寨》等等这样的剧目,看了无数次。我除了会看情节,连哼都不会,难道我不是戏迷吗?那么如何推广戏曲呢,主要是推广一种文化,一种看戏的习惯而已,而不是必须推广几个唱段,现在的戏曲推广,一旦到了校园,就让学生表演剧目,要么就很专业的训练几下子,让少的可怜的几个学生学上几段,大多数的学生什么也不懂,就看看热闹,甚至连看看热闹的兴趣也没有,你能说推广的成功吗?推广戏曲不是像考试一样,你不必要求人家一板一眼,关键是培养一种文化的兴趣。
现如今,无论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关于戏曲没落这样的事实,已经是不可回避了,我们小小的老百姓,也没办法。那就有人提意见了,为什么不让戏曲进校园呢,事实上,当初在有人轰轰烈烈搞戏曲进校园的时候,我连假装相信的欲望都没有,就像相信我们所谓亲爱的房价能下来一样,我根本不相信。学校的事情,我觉得我还算了解一点,在当今的学校里,所有和分数无关的事,都是给上面的领导看的,就像电视上的广告一样,基本是说谎的。说的清楚些,就是戏曲靠进校园来复兴,那简直是马路上种庄稼,既生不了根,也结不了果,甚至连种子也没地方撒去,顶多就是在领导检查的时候摆上几盆花装点盛世而已,就这样简单,也是这样残酷。
我们弟兄四个,不幸我排行老大,老二和我喜欢秦腔,老三是托了上大学学历史的福,平时不爱看,但是能看懂,甚至有时候也耐着性子看完,也知道很多戏曲的典故。我家老四呢,智商和我们几个差不多,但是一看秦腔,就像和他有仇一样,无论看懂看不懂,一律不看,就是这样一个人,也知道白脸是奸臣,红脸是忠臣,不像我的十几个堂弟堂妹,一看见唱戏,就仿佛见了我一样不亲热。我的堂弟们,在现场看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寻觅女孩子,或者就是纯粹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
我和我二弟喜欢秦腔的方式很不一样,我二弟呢,喜欢唱段,所以他就爱看《周仁回府》这样类型的唱功戏。我二弟喜欢的方式也是大多数戏迷喜欢的方式,我曾经碰见一个陕西的戏迷,从唱戏的角度看,他确实算戏迷,但是他除了会唱的三四折子戏,你问他一个完整的本戏,他和文盲差不多。喜欢戏曲的方式有很大差异的,像我,我就不爱看《周仁回府》这类的简单的情节戏,也流不出眼泪来,但是我知道它的表演方式,甚至我了解几个秦腔名家唱腔不同,对里面的戏词也心知肚明。
我喜欢秦腔不假,喜欢地痴迷,喜欢秦腔胜过喜欢我现在谋生的专业,甚至因为喜欢秦腔而博爱,看了不少京剧和其他剧种。小时候看戏,主要是看热闹,直到后来上初中,才看处门道来,这样,零零碎碎就看了三四十本戏,后来从网上和碟片上看,加起来,看的戏也就有个六七十本。那就老有人问了,你那么喜欢,那你一定会唱戏了,可以说句让你很失望的话,我就压根不会唱,虽然我闭上眼睛也能串下来《二进宫》里面所有的戏词,虽然在台下我可以跟上演员张嘴唱和,虽然一个很陌生很繁复的剧本,我看上阵子,就理出头绪了,就像我18岁当年现场看《软玉屏》一样,当周围很多戏迷连人物都分不清楚的时候,我却没有情节上的任何负担,但是我就是不会唱。按理说,一个不会唱的人,应该不是真正的戏迷了,但是我觉得我还算个真正的戏迷,我二弟和我正好相反,他连《破宁国》里面的人物也说不全,但是照样是戏迷。
说的多了,其实,现在推广戏曲有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推广唱腔作为一种主要方式,让人感到很生疏,也很不容易接近。就拿我来说,我现在对于京剧,蒲剧,越调,河北梆子,河南豫剧,山西晋剧,河南曲剧,甚至连越剧都看,看了很多古典剧目。那你不能说,你唱几句我试试?我看京剧的剧目不下三十本,像京剧《珠帘寨》等等这样的剧目,看了无数次。我除了会看情节,连哼都不会,难道我不是戏迷吗?那么如何推广戏曲呢,主要是推广一种文化,一种看戏的习惯而已,而不是必须推广几个唱段,现在的戏曲推广,一旦到了校园,就让学生表演剧目,要么就很专业的训练几下子,让少的可怜的几个学生学上几段,大多数的学生什么也不懂,就看看热闹,甚至连看看热闹的兴趣也没有,你能说推广的成功吗?推广戏曲不是像考试一样,你不必要求人家一板一眼,关键是培养一种文化的兴趣。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