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儿童舞蹈创作

民族儿童舞蹈是民族舞蹈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民族儿童舞蹈作品要反映新时期民族的火热生活,力求在创作思想上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族生活的意识和生活特点,充分体现民族的新文化、新生活和新特点。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基本上反映和反映了这一思想和特点,但在发展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是舞蹈词汇缺乏独创性,很多是从民族成人舞演变而来的,因此,这个国家或多或少给人一种成人和传统的印象。这种舞蹈虽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但孩子们的精神却淡薄了。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跳出成人化、超越传统的模式,保持原有的特色,接受我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舞蹈,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呢?近年来,我参加了裕固族的创作实践,对民族的创作有一些看法。

裕固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裕固族历史悠久,文化古老。人们世代生活在绵延起伏的祁连山上,山青水秀,植被茂盛。裕固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饮食、生产、生活习俗、服饰、传统体育和民歌民谚都充满了情趣和民族特色。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非常善于用舞蹈语言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他们的风格大多粗犷、豪放、火热,带有强烈的西方色彩。裕固族的词汇大多是从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我觉得最根本的是导演的创作要扎根于民族的生活,要立足于本土化和加工化。要保持民族原始韵味的艺术风格,汲取其他舞蹈的精华。早在1982年,由张掖文化产业集团创作、演出的裕固族儿童赛马前后歌舞,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赛前赛后》从生活切入话题,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一群无辜的裕固族青年观看赛马赛事的情景。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并在省文艺演出中获奖。近年来,少儿舞蹈《号鼓铜铃》、《祝福歌》的主创人员紧紧抓住裕固族儿童的幸福生活场景和剃头加工创作的民俗风情,使独特的裕固族风情艺术地展现在舞台上。

之所以上述民族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舞蹈本身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裕固族的风俗习惯,表现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这一点上看,它充分说明了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进入新世纪,孩子们的追求、向往、兴趣和喜好都进入了与时代形成深刻对比的阶段。编舞的创作理念是否与儿童身心相通,取决于舞蹈的意境是否符合当代儿童的心理特征,所表演的动作是否符合儿童的行为特征。

在科学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一个民族的创作要把握其艺术特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说明各民族的儿童对什么感兴趣。儿童利益是建国的必要前提。

(2)在舞蹈美的设计中,不能忽视儿童的音乐和幻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动态图像容易模仿,容易理解,容易学习,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在舞蹈美的设计中,它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应该是完全统一的。

(3)关注儿童教育启蒙的创作内容。知识在国家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部作品从选材、构思、设计动作,都是导演个性化艺术创作的过程。准备完毕后,是否能被孩子们在反复排练中接受,需要导演付出艰苦的代价。开展民族活动的学校应安排适当的形体舞蹈课,使儿童通过定期的形体训练掌握一些舞蹈词汇。我相信,随着党和政府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民族教育的园地一定会开得更加灿烂。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