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丽奇葩——山西阳高“二人台”

流行于山西北部地区的“二人台”,是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艺术。

大约在明朝末年,每逢过年过节和农闲的时候,一些闹红火的人便聚在一起,在屋内、院落、村头、广场进行地摊演唱。这些人既不装扮又不表演,唱的都是民间流传的小曲小调,这种娱乐活动当时被称为“打坐腔”,这就是“二人台”的雏形。

到清咸丰初年,“打坐腔”吸收了姊妹艺术中的秧歌、高跷、旱船、道情等艺术营养,发展为具有一些舞蹈动作,由旦丑两角色一进一退走场表演。逢年过节观看的人围拢在火龙四周,演员和乐队在场内表演,被称为“转火龙”。这样“二人台”便由最初的“打坐腔”发展到“玩艺儿”或“二人班”。

“二人台”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艺术形式,是从清代光绪初年诞生的剧目《走西口》开始的。当时由于山西连年遭灾,晋西北的劳苦百姓被迫“走西口”。从《走西口》的唱词中不难想象,当年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奔走在那条茫茫古道上,伴随着无尽的凄凉和孤寂,他们只有用小曲来倾诉他们不幸的遭遇和不了的思乡之情。也正是这个时候,道路歌、受苦歌和思念歌作为“二人台”的重要内容产生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