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创新广东汉剧

面对新形势下新的困难和挑战,作为已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客家文化瑰宝、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而新成立的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又该如何才能把握好体制改革后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围绕“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工作方针,全力推动实施振兴广东汉剧的四大工程。

传承保护工程

建立和完善传承保护机制是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目前和今后的工作重心。我们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建立 “广东汉剧剧目库”,全面搜集、整理广东汉剧建院以来所创作演出(含移植、改编)的所有剧(节)目;二是搜集广东汉剧“声”、“像”资料,进行抢救性修复和翻制;三是出版《广东汉剧七大行当唱腔选集》;四是编辑出版《广东汉剧志》;五是筹建广东汉剧博物馆,开展汉剧的专业艺术研究。

人才培养工程

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广东汉剧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广东汉剧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希望。在人才培育方面,剧院一是要根据剧种各岗位需求和剧院的演出实际,继续采取送训、请贤的方法,每年选送一批年轻艺术尖子到中国戏剧学院或上海戏剧学院等艺术专业院校进修深造,并聘请一批全国较有知名度的戏剧界专家为青年演职员授课;二是要继续抓好育苗工作,除认真做好当前与艺校联合举办的第二期汉剧班教学工作外,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每隔5—6年举办一期汉剧幼苗班;三是要采取舞台实践锻炼和以老带新的做法,积极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演员。

精品创作、演出工程

笔者认为,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要以“传承经典,创新精品”为主线,积极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工程,一是要注重广东汉剧原汁原味原生态的舞台表演形式,每年复排一批大型广东汉剧传统经典剧目和优秀传统折子戏;二是要凝聚本地艺术创作队伍,借助外力扶持,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创作出社会欢迎、群众叫好、市场接受的汉剧精品力作。

市场开发工程

在市场细分日益精确的今天,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必须把自身融入市场,借助一切媒介,扩大市场份额,才能把广东汉剧做强做大,深入民心。一是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社会的功能,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类型政治演出任务,同时采取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进镇村等演出形式,积极实施 “文化惠民”和“送戏下乡”工程;二是要提高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充分发挥自身语言优势,重新开发闽、粤、赣周边客籍演出根据地,并大举渗透潮、揭、汕及珠三角市场,加强与珠三角地区有演出需求的单位、企业的合作,大胆走向更广阔而有影响力的都市;三是要坚持客家特色的艺术风格,立足本土文化,主打“客家”品牌,并采取“小装备、小队伍、小节目”的灵活形式,深入到基层山村、城市社区进行演出,同时针对各地节庆需求,呈演传统经典汉剧,以更好地巩固客家本土市场品位;四是要加强与周边地区兄弟院团的协调联络工作,做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五是要充分利用政府平台和乡贤侨胞的优势,通过演出、讲座、专题活动等形式,加强境外文化艺术交流,让广东汉剧享誉海内外。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