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小观众少剧本老秦腔发展举步维艰

近日,央视纪录片《京剧》引来网友一片吐槽的同时,重又将京剧这项国粹推到了普通大众的面前。比京剧历史更悠久、曾对京剧具有深刻影响、和京剧一同于2006年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秦腔,显得却并不那么耀眼。

6月中旬,西部文化网做过一项面向30岁以下年轻人的问卷调研,接近80%的人表示听不懂秦腔,每周花2小时以上去听秦腔的人不足20%,超过八成的人表示几乎不听秦腔。当我们把这项数据告诉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陕西戏曲学校的前身)唱念教研室主任张拴民的时候,他略显忧伤的说:“我认为这个数据还有一定水分,很多人即使不听秦腔也会告诉你他在听。”在他看来,秦腔的年轻听众还达不到20%。

“听秦腔的人越来越少了。”作为一个秦腔教育工作者,张拴民对秦腔目前的发展现状充满忧患。他所工作的戏曲系——陕西戏校的前身,曾经享誉全国,“梅花奖”获得者李小峰、齐爱云、李君梅等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都曾在这里学习过。而近些年,该系却陷入了招生困境,“报考人数差强人意,生源一年不如一年,”张拴民说。

困境1
缺市场 观众太少

“秦腔没有市场,你指望谁来学戏?”在张拴民看来,秦腔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观众的缺失。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随着网游、电影、电视的发展,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流行文化上,慢文化的秦腔观众越来越少。

当笔者提到在调研过程中,有年轻人表示一听秦腔就头疼,张拴民表现地有点愤怒,他说:“排斥秦腔就是排斥传统艺术、排斥祖先,这很可笑!”过后,他又补充道,“秦腔不被年轻人认可这是一个事实。懂戏的人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大家根本就走不进去。”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尹秦菊从事秦腔事业长达半个世纪,据她描述,80年代以前,她所在的陕西木偶剧团一旦有节目上演,便人满为患。秦腔最辉煌的时期,各类剧团班社不计其数,仅西安一地就有36个秦腔班社。那时候,流传着一句话——“不听梁秋燕,白在世上转。听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可见秦腔的受宠程度。90年代以后,观众数量开始有所减少,到了上世纪末,剧团只要演出就赔钱。“我们演出场次越来越少,剧团里的演员大多闲着没事儿干,但长时间不唱戏会技痒,大家都去组建自乐班了。”作为一名秦腔演员,尹秦菊经历了秦腔由备受瞩目到不受关注的全过程。

困境2

缺创新 剧本稀缺

“时代在变迁,人们的审美也在变化,可你吼的还是《铡美案》、唱的还是王宝钏跟薛平贵的故事,这怎么行?”12岁就开始学习秦腔的赵瑞斌,现在是一名秦腔教师,对秦腔目前的生存现状非常不乐观。
“剧本稀缺以及新剧的质量参差不齐,对秦腔的发展是一种阻碍。”赵瑞斌说,他学戏的时候,唱的那些剧目到了今天还在唱,这并不意味着秦腔经久不衰,恰恰可以视为秦腔观众流失的一大原因。

赵瑞斌说,社会在进步,艺术也就必须紧随时代的脚步,具有悠久历史的秦腔不可以一味的守旧,一定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曲目产生。“也不知道是现在编剧的灵感太少,还是社会调研不够,你根本没有新剧可唱。”说话时,赵瑞斌眉头紧皱,他对目前的剧本创作状况很是不满。

在剧本的问题上,尹秦菊同样说出了她的忧虑。在她的记忆里,单位曾经有专门的戏曲编剧,每年至少要出两个原创剧本,但到了本世纪,随着老一辈编剧的陆续辞世,单位便没有专门从事戏曲创作的人才,剧本创作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尹秦菊做了个比喻,她说:“原创曲目对于一个剧团来说就是粮食,没有粮食,演员必然没饭吃,没有演员,谁去继承和发展秦腔?”

作为一个秦腔教育工作者,尹秦菊也在尽量地从自身出发,在唱腔跟唱法上进行创新。但她也表示,这样微小的创新其实于事无补。
困境3

缺扶持 秦腔发展举步维艰

与秦腔同属“中国十大古老戏剧”之一的昆曲曾经举步维艰,甚至前些年,许多昆曲剧场的观众屈指可数。张拴民说,他曾在上海去过一个剧场,观众席几乎是空的。2004年,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联合两岸三地艺术家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了巡回演出,这一次,昆曲不仅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更引来了世界的瞩目。

被问及《青春版牡丹亭》对秦腔是否有借鉴意义,张拴民沉思良久,说:“白先勇是带着钱去做《牡丹亭》的,他在文学界声誉那么高,有很多人愿意支持他来做这个事儿。”秦腔不如昆曲那么幸运,没有第二个白先勇来打造一个秦腔节目,张拴民说,“秦腔的发展要靠自身去培养观众,更要靠政策上的扶持。”

“年轻人走不进去,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营造氛围。”张拴民表示,秦腔作为一门传统高雅艺术,需要用美学的角度去欣赏,但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因此,必须花时间去培养观众的美感。

“如果我们送戏进社区、进校园,免费给大家表演,肯定会有人来听,听的多了,他们一定会爱上秦腔的。”张拴民说,“很多人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秦腔,你让他们怎么喜欢?没有观众,秦腔怎么发展?”

“戏曲在逐渐走向没落,这是一个事实,但也不是无药可救。京剧发展的就比秦腔要好,因为他们有文化部的扶持资金。”赵瑞斌说。在他看来,戏曲要发展,除了自身需要改良之外,政府扶持必不可少。

“在古代,中国有很多剧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剧种已经消失了。我们的秦腔,现在很危险,政府必须要来扶持这项事业的发展,可别到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的时候,再去抢救,那时候就晚了。”张栓民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