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详细介绍:笔
一、笔之起源
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是毛笔。相传毛笔是秦代大将蒙恬创造的。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笔”的记载;南朝周兴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笔伦纸”之说,都把蒙恬作为制造毛笔的始祖。
近几十年,随着考古新发现,毛笔的产生,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古居延地区的汉笔等都有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1954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的一座战国墓中出土的一支毛笔,笔身套在一支小竹管内,笔杆竹制长18.5厘米,径0.4厘米,笔毛长2.5厘米,是极佳的野兔箭毛所制,极宜书写简牍。还有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支毛笔,其形制和战国笔大致相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良。该笔在竹管的端部凿成腔,以纳笔头。整枝毛笔纳入一个和毛笔等长的细竹筒中,竹筒中间的二侧,镂有8.5厘米的长方形空糟,以便取用毛笔,竹筒髹以黑漆,并绘有朱色线条。蒙恬时代的笔,制作已非常精良考究。蒙恬创笔未曾见诸正式的史书,据《史记》记载,他在做大将之前,“尝书狱典文字”。唐韩愈《毛颖传》中说蒙将军南伐楚国,曾猎山兔而制笔,献于始皇。毛笔因此有了“管城子”和“中书君”的别称。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蒙将军是一位制笔专家,在工艺改革上负有盛名。
二、笔之种类
中国毛笔产地很多,依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大致分为“湖笔”和“湘笔”两个流派。浙江、江苏、上海、安徽以至北京所产均属“湖笔”系列;江西以南大体上属“湘笔”系列。
种 类
1.笔的大小分为:
按笔头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除一般的大、中、小楷外,再大的有京楂、斗笔、提笔、屏对等,再小的则有圭笔。
2.笔毫的原料上分为:
依据制笔的原料不同分为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兼毫笔几种。
(1)羊毫类。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比狼毫笔经久耐用。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
(2)狼毫笔。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3)紫毫。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种笔挺拔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微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
(4)兼毫。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
除此之外,还有用鸡毫、山马、鼠须、猪鬃等制成的笔。还有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3.笔毛长短分为:
长锋,中锋,短锋。
4.笔管的质地分为,
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5.按笔的用途,还冠以雅号的有:
冰清玉洁、珠圆玉润、右军书法等等,此类笔多数质量较好,大小适中,有数十种之多。
性 质
1.硬性之笔毛如:
鬃毛笔,紫毫笔,狼毫笔,鼠毫笔。
2.软性之笔毛如:
羊毫笔,鸡毫笔。
3.中性之笔毛如:
兼毫。(如三紫七羊毫、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羊毫。)
三、笔之制法
中国自隋,唐以来制笔工艺就有很高水平,到了明清制笔技术更有提高,是中国制笔工业的鼎盛期。制笔工艺大致要经过浸,拨,并,配等70多道工序。笔是由笔尖和笔杆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笔尖
制作毛笔笔尖的材料主要是兽毛禽羽,即动物纤维,少量也有用植物纤维的。“笔之所贵者在毫”,毫的使用对于笔来说是十分关键的。选毫不同,决定了笔的长短,粗细的不同特点。
羊毫:
用羊毛做成。古代以浙江嘉兴,硖石生产的羊毫为第一,秀水等县次之,多以青羊毛为之。羊毛其质柔,于黑夜择光取之,谓之宿羊毫(此毫能受墨,但不易使用)。取之乳际者,谓之乳羊毫(其质柔和,惟毛短不能作大字)。取诸小羊者,谓之子羊毫。保存日久者,谓之陈羊毫(陈毫柔中有刚)。
紫毫:
用紫色兔毛制成。亦名“紫毫笔”,“紫霜毫”。兔毫有紫和花白之分,紫毫取自兔脊及尾。纯用紫毫,软而圆健,若兼花白,则坚强劲利。唐白居易有“紫毫笔”诗。
狼毫:
用狼毛制成。狼毫其力介乎羊毫,紫毫之间。质较脆,不耐磨擦。南方通体狼毫,佳者用狼尾,用水发开全毫,用之最宜;北笔内用狼放,中实以麻,外覆免羊毫,发透全笔,实用梢差。
兼毫:
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毫制成。一般以狼毫或紫毫与羊毫合制而成。有直称兼毫者如紫兼毫,有表明配合成分多寡者,如三紫七羊,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各种。紫,狼兼者曰紫狼毫,狼,羊兼者曰狼羊毫,鸡,狼兼者曰鸡狼毫,鹿,狼兼者曰鹿狼毫。紫兼花白者仍曰紫毫,以同用兔毫也。兼毫制法:以一种毫为芯柱,他种毫覆也。也有搀杂为之者如作大字用之鬃笔,即搀杂羊毫。
兔毫:
用兔毛制成。古代出宣州(今宣城)溧水县中山,在县东南十五里。制笔精妙,见《元和郡县志》载《右军笔经》:“中山兔肥毫长故可用。”《初学记》引王羲之《笔经》:“汉时诸郡献兔毫,出鸿都,惟有赵国毫中用。时人咸言免毫无优劣,管有巧拙。”卫夫人《笔阵图》有云“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
鹿毛:
鹿之细毛所制笔。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云:“蒙恬始作秦笔耳。以柘木为笔,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唐段公路《北户录》云:“鹿毛笔,晋张华尝用之,不下兔毫。”是知在古代鹿毛常被用以制笔,其效能和兔毫相仿,然总不及兔毫普遍。
貂毫:
即紫貂之毛。又分黑貂,林貂,形似黄,体色暗褐,其尾末端毫较长,宜于作为毛笔原料,所作笔较圆劲丰满。
马毫:
取于马身各部位之毛。有马尾毛,较长,劲健,宜做特大笔;有马鬃毛,毫粗壮直圆,硬度较猪鬃弱,宜做匾牌大笔之毫。
猪鬃:
以猪劲部的长毛为毫料,多制排笔和漆笔,或兼掺其它毫用,也可作抓笔毫。
胎毛发:
用婴儿第一次理发时剪下的头发作毛笔原料。发质细柔,锋颖尖,可聚而成笔尖。
至于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笔尖,首推白沙茅龙笔,又称茅笔。此笔以茅草捶细,取其草茎扎束而成。传为明代陈献章所创作。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山居,广东新会人,所居村曰白沙,世称白沙先生。黄佐《广州人物传》载,献章“尝束茅代笔,人争效之,谓之茅笔字”。白沙茅龙笔今广东尚有制造,有大小数种。其它用植物,动物纤维制成的笔尖还有藤笔,竹笔,锂毫笔,须笔,人须笔,毛笔,鸡毛笔等等,它们在历代制笔史中也都有过记载。
二.笔杆
笔杆也称笔管,是用手执笔的部分。笔管的材料以竹制的较普遍,竹取材较易,轻便实用,物美价廉。
竹管有:
白竹管,方竹管,紫竹管,棕竹管,斑竹管,湘妃竹管和马鞭竹管等。
白竹管:
指的是一般的白竹,盛产于中国广大的南方地区。白竹管截取竹茎中细,结,坚,直的部分,并以在冬天取材为宜,因冬天竹生长处于休眠状态,其竹不易蛀,变形和燥裂。
方竹管:
方竹产于浙江杭州,绍兴一带,竹杆方形,不粗,连长约1-2.5厘米,正方形,白色,较稀有。除方形之外与一般白竹无异。
紫竹管:
紫竹产于浙江普陀山,浙江杭,嘉,湖等地也有。竹色紫红,由竹皮至竹芯一色,竹杆细小,宜作笔管。
棕竹管:
棕竹色紫黑,有直形的纹,平细而坚韧,产于东南沿海,为常年绿的灌木形竹,宜制扇骨和笔管。
斑竹管:
产于广西和浙江,福建等地的细竹,也称梅芦竹,茎匀杆直,有灰褐色和灰紫色的圆斑纹,制成笔管能增添自然美的风韵。
湘妃管:
产于湖南等地,竹表皮白色而带有紫褐色的圈状圆形斑纹,非常美丽。传说舜有二妃女皇,娥英,闻舜死于湖南九嶷山,大恸,泪干血出,滴竹成斑。明清之湘妃竹制品价高昂,有仿品,谓之“烫妃”,即在白竹上用烙铁烫出斑痕。
马鞭竹管:
竹矮小,节短,曲而老,以作马鞭而名。以马鞭竹为笔管,形态奇特,古意盎然。产于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玉管:
古代的玉笔管都以产自新疆天山的和阗玉制成,分成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等品种,色美,质细,可供珍藏和赏珍,亦实用。
玳瑁管:
以一种稀有昂贵的材料制成,即用海甲壳中黑及黄色透明的元甲制成。
雕漆管:
剔漆管,填漆管,黑漆描金管,彩漆描金管等,均为漆管。在漆管上以雕,填,剔,描手法绘图案,美观华丽。
象牙管:
以象牙制成的笔杆,质地坚硬,洁白,细腻,较为珍贵。
瓷管:
以烧瓷土而成的笔杆,施釉后,经1300以上高温烧炼而成。质地坚硬,不实用,但有艺术价值。
木管:
有硬木,乌木,楠木,檀香木,鸡木等制成的笔杆。多产于中国广东,四川,云南地区,大多木质坚硬,花纹美丽,个别是木质有特殊的香味,均为上等笔杆材料。
珐琅管:
以铜通顺景泰蓝施釉烧制而成,笔杆较重,华丽美观,多为赏玩笔,或用以别种笔管做斗的材料应用。
犀牛管:
即犀牛角制作的毛笔杆,较为稀少,故珍贵。
历代制笔不但讲求实用,而且注重笔杆的用料及装饰,通过在质料上的镶嵌,雕刻,描金,施釉烧制等不同艺术手法达到雕镂精致,色彩艳丽。笔杆装饰图案有双龙,双凤,龙凤戏珠,八仙,云凤,云蝠,古钱纹,人物山水,诗词等,以寓意吉祥如意,平安等内容居多。
四、笔之选择
一.在笔杆方面
清朝的唐秉钧从实用的观点,提出选择笔杆的四个要点:
1.坚——坚固耐用、不腐蛀、不破裂。
2.重——重则威,笔劲雄浑。
3.圆——使各个方位均易于执笔。
4.直——运笔时,劲道直贯而下,易于出力,心手相应。
二.在笔头方面
妮古录:“笔有四德,锐齐圆健。”考盘余事:“制笔之法以尖齐圆健为四德。”所以传统取舍毛笔的标准是尖齐圆健。
1.尖——是指笔锋成尖锐状,而毛料必须根根出
锋,毛身挺直。
2.齐——是指毛锋整齐。但锋齐并不等于锋平。
3.圆——是指笔身须圆,笔锋要正,使各方向皆能均衡出力,
不致偏肩。
4.健——不是指弹性或毛料的刚硬,而是毛料与毛料之间贴衬得
宜。
所以欲检识毛笔的尖、齐、圆、健,有一定的困难,选购时除运气外,搭配一家信誉良好的笔庄,是较可行的方式。
五、使用与保养
一.开笔
将笔毛沾些许冷水,用手轻捏笔毛,由下往上逐渐化开,依个人习惯不同,可将笔毛全部或局部化开,如果笔毛化开的不够,笔头会渐渐硬化,只有下面化开的部分才能使用,写字会受影响。若浸于水中,最好悬吊,以免笔尖触底变形。
二.使用前
先在冷水中沾泡再擦干,使笔毛外部形成一层保护模,然后再沾墨书写,以防墨汁所含的防腐剂侵蚀笔毛,并易于清洗。
三.使用时
通常只用笔头三分之一的部分,如果使用过度,将会减短该笔之寿命。
四.使用后
将水龙头打开,但水量不可太大,以手掌接住水流,在掌心形成一个水洼,将笔头在水洼中轻压,然后放入水中轻轻搅动,频频换水至清水不再变黑,最后用卫生纸或棉纸将水吸干,吊在笔架上,使笔头朝下悬空,将笔头毛料稍微拨开、晾干即可。
六、相关文具
在梁简文帝的“咏笔格诗”里可知珊瑚、铜、桂木质料的笔格、笔山之属与砚滴、水盛之类的文具,已置于桌上与笔墨相亲,所以大众对书道的重视,与讲究范围也日益扩张。目前较常使用的毛笔相关文具有下列:
笔格——暂时搁笔的架子,又称笔搁,俗称笔架,连成山脉形者称笔山。
笔床——和笔架同样的作用,只是形制不同。
笔筒——新笔或干燥后笔头不散开之毛笔,可倒置于笔筒内,否则容易沾染尘埃,导致笔根损坏、霉烂,或笔毛容易脱落。另一方面,多数的笔聚积筒中,可免散乱,便于取用。
笔盒——贮存毛笔之盒匣,可防尘埃,也可在盒内安放樟脑、冰片等以防蛀。
笔洗——洗笔的盛水用具。
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是毛笔。相传毛笔是秦代大将蒙恬创造的。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笔”的记载;南朝周兴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笔伦纸”之说,都把蒙恬作为制造毛笔的始祖。
近几十年,随着考古新发现,毛笔的产生,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古居延地区的汉笔等都有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1954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的一座战国墓中出土的一支毛笔,笔身套在一支小竹管内,笔杆竹制长18.5厘米,径0.4厘米,笔毛长2.5厘米,是极佳的野兔箭毛所制,极宜书写简牍。还有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支毛笔,其形制和战国笔大致相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良。该笔在竹管的端部凿成腔,以纳笔头。整枝毛笔纳入一个和毛笔等长的细竹筒中,竹筒中间的二侧,镂有8.5厘米的长方形空糟,以便取用毛笔,竹筒髹以黑漆,并绘有朱色线条。蒙恬时代的笔,制作已非常精良考究。蒙恬创笔未曾见诸正式的史书,据《史记》记载,他在做大将之前,“尝书狱典文字”。唐韩愈《毛颖传》中说蒙将军南伐楚国,曾猎山兔而制笔,献于始皇。毛笔因此有了“管城子”和“中书君”的别称。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蒙将军是一位制笔专家,在工艺改革上负有盛名。
二、笔之种类
中国毛笔产地很多,依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大致分为“湖笔”和“湘笔”两个流派。浙江、江苏、上海、安徽以至北京所产均属“湖笔”系列;江西以南大体上属“湘笔”系列。
种 类
1.笔的大小分为:
按笔头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除一般的大、中、小楷外,再大的有京楂、斗笔、提笔、屏对等,再小的则有圭笔。
2.笔毫的原料上分为:
依据制笔的原料不同分为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兼毫笔几种。
(1)羊毫类。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比狼毫笔经久耐用。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
(2)狼毫笔。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3)紫毫。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种笔挺拔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微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
(4)兼毫。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
除此之外,还有用鸡毫、山马、鼠须、猪鬃等制成的笔。还有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3.笔毛长短分为:
长锋,中锋,短锋。
4.笔管的质地分为,
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5.按笔的用途,还冠以雅号的有:
冰清玉洁、珠圆玉润、右军书法等等,此类笔多数质量较好,大小适中,有数十种之多。
性 质
1.硬性之笔毛如:
鬃毛笔,紫毫笔,狼毫笔,鼠毫笔。
2.软性之笔毛如:
羊毫笔,鸡毫笔。
3.中性之笔毛如:
兼毫。(如三紫七羊毫、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羊毫。)
三、笔之制法
中国自隋,唐以来制笔工艺就有很高水平,到了明清制笔技术更有提高,是中国制笔工业的鼎盛期。制笔工艺大致要经过浸,拨,并,配等70多道工序。笔是由笔尖和笔杆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笔尖
制作毛笔笔尖的材料主要是兽毛禽羽,即动物纤维,少量也有用植物纤维的。“笔之所贵者在毫”,毫的使用对于笔来说是十分关键的。选毫不同,决定了笔的长短,粗细的不同特点。
羊毫:
用羊毛做成。古代以浙江嘉兴,硖石生产的羊毫为第一,秀水等县次之,多以青羊毛为之。羊毛其质柔,于黑夜择光取之,谓之宿羊毫(此毫能受墨,但不易使用)。取之乳际者,谓之乳羊毫(其质柔和,惟毛短不能作大字)。取诸小羊者,谓之子羊毫。保存日久者,谓之陈羊毫(陈毫柔中有刚)。
紫毫:
用紫色兔毛制成。亦名“紫毫笔”,“紫霜毫”。兔毫有紫和花白之分,紫毫取自兔脊及尾。纯用紫毫,软而圆健,若兼花白,则坚强劲利。唐白居易有“紫毫笔”诗。
狼毫:
用狼毛制成。狼毫其力介乎羊毫,紫毫之间。质较脆,不耐磨擦。南方通体狼毫,佳者用狼尾,用水发开全毫,用之最宜;北笔内用狼放,中实以麻,外覆免羊毫,发透全笔,实用梢差。
兼毫:
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毫制成。一般以狼毫或紫毫与羊毫合制而成。有直称兼毫者如紫兼毫,有表明配合成分多寡者,如三紫七羊,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各种。紫,狼兼者曰紫狼毫,狼,羊兼者曰狼羊毫,鸡,狼兼者曰鸡狼毫,鹿,狼兼者曰鹿狼毫。紫兼花白者仍曰紫毫,以同用兔毫也。兼毫制法:以一种毫为芯柱,他种毫覆也。也有搀杂为之者如作大字用之鬃笔,即搀杂羊毫。
兔毫:
用兔毛制成。古代出宣州(今宣城)溧水县中山,在县东南十五里。制笔精妙,见《元和郡县志》载《右军笔经》:“中山兔肥毫长故可用。”《初学记》引王羲之《笔经》:“汉时诸郡献兔毫,出鸿都,惟有赵国毫中用。时人咸言免毫无优劣,管有巧拙。”卫夫人《笔阵图》有云“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
鹿毛:
鹿之细毛所制笔。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云:“蒙恬始作秦笔耳。以柘木为笔,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唐段公路《北户录》云:“鹿毛笔,晋张华尝用之,不下兔毫。”是知在古代鹿毛常被用以制笔,其效能和兔毫相仿,然总不及兔毫普遍。
貂毫:
即紫貂之毛。又分黑貂,林貂,形似黄,体色暗褐,其尾末端毫较长,宜于作为毛笔原料,所作笔较圆劲丰满。
马毫:
取于马身各部位之毛。有马尾毛,较长,劲健,宜做特大笔;有马鬃毛,毫粗壮直圆,硬度较猪鬃弱,宜做匾牌大笔之毫。
猪鬃:
以猪劲部的长毛为毫料,多制排笔和漆笔,或兼掺其它毫用,也可作抓笔毫。
胎毛发:
用婴儿第一次理发时剪下的头发作毛笔原料。发质细柔,锋颖尖,可聚而成笔尖。
至于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笔尖,首推白沙茅龙笔,又称茅笔。此笔以茅草捶细,取其草茎扎束而成。传为明代陈献章所创作。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山居,广东新会人,所居村曰白沙,世称白沙先生。黄佐《广州人物传》载,献章“尝束茅代笔,人争效之,谓之茅笔字”。白沙茅龙笔今广东尚有制造,有大小数种。其它用植物,动物纤维制成的笔尖还有藤笔,竹笔,锂毫笔,须笔,人须笔,毛笔,鸡毛笔等等,它们在历代制笔史中也都有过记载。
二.笔杆
笔杆也称笔管,是用手执笔的部分。笔管的材料以竹制的较普遍,竹取材较易,轻便实用,物美价廉。
竹管有:
白竹管,方竹管,紫竹管,棕竹管,斑竹管,湘妃竹管和马鞭竹管等。
白竹管:
指的是一般的白竹,盛产于中国广大的南方地区。白竹管截取竹茎中细,结,坚,直的部分,并以在冬天取材为宜,因冬天竹生长处于休眠状态,其竹不易蛀,变形和燥裂。
方竹管:
方竹产于浙江杭州,绍兴一带,竹杆方形,不粗,连长约1-2.5厘米,正方形,白色,较稀有。除方形之外与一般白竹无异。
紫竹管:
紫竹产于浙江普陀山,浙江杭,嘉,湖等地也有。竹色紫红,由竹皮至竹芯一色,竹杆细小,宜作笔管。
棕竹管:
棕竹色紫黑,有直形的纹,平细而坚韧,产于东南沿海,为常年绿的灌木形竹,宜制扇骨和笔管。
斑竹管:
产于广西和浙江,福建等地的细竹,也称梅芦竹,茎匀杆直,有灰褐色和灰紫色的圆斑纹,制成笔管能增添自然美的风韵。
湘妃管:
产于湖南等地,竹表皮白色而带有紫褐色的圈状圆形斑纹,非常美丽。传说舜有二妃女皇,娥英,闻舜死于湖南九嶷山,大恸,泪干血出,滴竹成斑。明清之湘妃竹制品价高昂,有仿品,谓之“烫妃”,即在白竹上用烙铁烫出斑痕。
马鞭竹管:
竹矮小,节短,曲而老,以作马鞭而名。以马鞭竹为笔管,形态奇特,古意盎然。产于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玉管:
古代的玉笔管都以产自新疆天山的和阗玉制成,分成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等品种,色美,质细,可供珍藏和赏珍,亦实用。
玳瑁管:
以一种稀有昂贵的材料制成,即用海甲壳中黑及黄色透明的元甲制成。
雕漆管:
剔漆管,填漆管,黑漆描金管,彩漆描金管等,均为漆管。在漆管上以雕,填,剔,描手法绘图案,美观华丽。
象牙管:
以象牙制成的笔杆,质地坚硬,洁白,细腻,较为珍贵。
瓷管:
以烧瓷土而成的笔杆,施釉后,经1300以上高温烧炼而成。质地坚硬,不实用,但有艺术价值。
木管:
有硬木,乌木,楠木,檀香木,鸡木等制成的笔杆。多产于中国广东,四川,云南地区,大多木质坚硬,花纹美丽,个别是木质有特殊的香味,均为上等笔杆材料。
珐琅管:
以铜通顺景泰蓝施釉烧制而成,笔杆较重,华丽美观,多为赏玩笔,或用以别种笔管做斗的材料应用。
犀牛管:
即犀牛角制作的毛笔杆,较为稀少,故珍贵。
历代制笔不但讲求实用,而且注重笔杆的用料及装饰,通过在质料上的镶嵌,雕刻,描金,施釉烧制等不同艺术手法达到雕镂精致,色彩艳丽。笔杆装饰图案有双龙,双凤,龙凤戏珠,八仙,云凤,云蝠,古钱纹,人物山水,诗词等,以寓意吉祥如意,平安等内容居多。
四、笔之选择
一.在笔杆方面
清朝的唐秉钧从实用的观点,提出选择笔杆的四个要点:
1.坚——坚固耐用、不腐蛀、不破裂。
2.重——重则威,笔劲雄浑。
3.圆——使各个方位均易于执笔。
4.直——运笔时,劲道直贯而下,易于出力,心手相应。
二.在笔头方面
妮古录:“笔有四德,锐齐圆健。”考盘余事:“制笔之法以尖齐圆健为四德。”所以传统取舍毛笔的标准是尖齐圆健。
1.尖——是指笔锋成尖锐状,而毛料必须根根出
锋,毛身挺直。
2.齐——是指毛锋整齐。但锋齐并不等于锋平。
3.圆——是指笔身须圆,笔锋要正,使各方向皆能均衡出力,
不致偏肩。
4.健——不是指弹性或毛料的刚硬,而是毛料与毛料之间贴衬得
宜。
所以欲检识毛笔的尖、齐、圆、健,有一定的困难,选购时除运气外,搭配一家信誉良好的笔庄,是较可行的方式。
五、使用与保养
一.开笔
将笔毛沾些许冷水,用手轻捏笔毛,由下往上逐渐化开,依个人习惯不同,可将笔毛全部或局部化开,如果笔毛化开的不够,笔头会渐渐硬化,只有下面化开的部分才能使用,写字会受影响。若浸于水中,最好悬吊,以免笔尖触底变形。
二.使用前
先在冷水中沾泡再擦干,使笔毛外部形成一层保护模,然后再沾墨书写,以防墨汁所含的防腐剂侵蚀笔毛,并易于清洗。
三.使用时
通常只用笔头三分之一的部分,如果使用过度,将会减短该笔之寿命。
四.使用后
将水龙头打开,但水量不可太大,以手掌接住水流,在掌心形成一个水洼,将笔头在水洼中轻压,然后放入水中轻轻搅动,频频换水至清水不再变黑,最后用卫生纸或棉纸将水吸干,吊在笔架上,使笔头朝下悬空,将笔头毛料稍微拨开、晾干即可。
六、相关文具
在梁简文帝的“咏笔格诗”里可知珊瑚、铜、桂木质料的笔格、笔山之属与砚滴、水盛之类的文具,已置于桌上与笔墨相亲,所以大众对书道的重视,与讲究范围也日益扩张。目前较常使用的毛笔相关文具有下列:
笔格——暂时搁笔的架子,又称笔搁,俗称笔架,连成山脉形者称笔山。
笔床——和笔架同样的作用,只是形制不同。
笔筒——新笔或干燥后笔头不散开之毛笔,可倒置于笔筒内,否则容易沾染尘埃,导致笔根损坏、霉烂,或笔毛容易脱落。另一方面,多数的笔聚积筒中,可免散乱,便于取用。
笔盒——贮存毛笔之盒匣,可防尘埃,也可在盒内安放樟脑、冰片等以防蛀。
笔洗——洗笔的盛水用具。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