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临习《好大王碑》

作者:王庆忠
一、《好大王碑》概述
《好大王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称《广开大王陵碑》。碑高 6.39米,是由一块天然的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饰后刻成。由于刻碑石质疏松,虽是方形却不甚规则,四面宽窄不等:东南向第一面宽 1.34米至1.61米,西南向第二面宽1米至 1.44米,西北向第三面宽1,93米至2米,东北向第四面宽1米至1.45米。碑面凿有界格,界格约12.5厘米互14匣米间,字一般横长10厘米,高9厘米。第一面碑文11行,第二面10行,第三面14行,第四面9行,行皆41字,除去空格,共计1775字。该碑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石碑之一。

《好大王碑》是高句丽王朝的第2u代王长寿王为铭记其父永乐太王的功绩而立。碑文记叙了永乐大王当政寸讨稗丽、攻百济、救新罗,伐夫余、败倭寇的赫赫战功。该碑立于好太王陵寝东侧。因永乐大王死后谥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故又称其为《好大王碑》。
《好大王碑》自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瞩目,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国都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书法界也对其艺术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由于该碑形体巨大,发现又较晚,故拓本流传较少,影印出版也不多见,现在能见到的全文的影印本有吉林文史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及四川美术出版社的版本:其中吉林文史版选本最好,但却由于原拓风蚀痕迹严重而极难辩识,不便临习,故本文所选字例多出自四川美术出版社的影印本。

二、《好大王碑》的艺术特色
《好大王碑》的书法雄强厚重、朴茂沉稳,结构恢弘,平实、稳正,布局严整、古朴、肃穆,用笔简散,无波磔顿挫,如锥画沙,在书法史上以其鲜明的个性独树一帜,是书法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好大王碑》的艺术特点大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一)圆浑涩劲、雄厚奔放的用笔
读《好大王碑》,首先感觉到的,也是印象最深的,是其恢弘的气势:虽然其点画疏散恣肆,但却圆浑凝重,涩劲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