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笛

寸笛

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云南楚雄彝族地区,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民间吹奏乐器,这就是寸笛。据传,它的创制者是彝族青年起如云,那年,起如云砍来山茅竹,经过精心选料和细心操作,制成了一支小巧玲珑的筚鲁,正当他庆幸自己的成功时,不慎将筚鲁折断了半截,六个按音孔变成了三个。

人物名片

  • 中文名寸笛
  • 分    类乐器
  • 功    能演奏乐曲

乐器概述

寸笛,彝族单簧气鸣乐器。因管身短小而得名。彝语称木比美,彝语“木”为竹子,“ 比美”
是吹,意即吹笛子。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牟定等地。

历史传说

他非常懊恼,但又不甘心就此罢休,索性拿起有簧片的那半截筚鲁使劲地 吹,谁知无意中牙齿压在簧片上,竟发出了优美动听的乐音。他反复摸索试奏,悟出了簧片分段振动可改变音高的道理。一件崭新的乐器就这样诞生了。此后,他用寸笛“说话”、传情达意,创作并演奏了多首彝族乐曲。经过起如云的不断努力,寸笛的表现能力更加丰富,如今已成为深受人民欢迎和喜爱的彝族乐器了。

形制结构

管身用山茅竹制作,管长7厘米,管尾内径0.8厘米。有两种形制:一种 是仿 筚鲁而制,管首留节,管尾通透,近竹节一侧管壁削薄修平,刻出一个长2厘米的簧片,簧 舌朝上,管身正面开有三个长方形按音孔,但吹奏时不作发音孔用。另一种是用管 首无节、两端通透的竹管制成,其尺寸的大小、簧片的削制和音孔的开列,均与前一种相同 。近年来,专业音乐工作者对寸笛进行了有益的改进尝试,将簧片装于管身背面,方便了演 奏,改变了簧片的材质,使音色更加柔润。

吹奏方法

演奏时,管身竖置,单手持笛(左、右手均可),以拇指和食指围握管身上方1/3处,手 掌呈喇叭形,中指、无名指、小指可并拢扇动,以调节音色音量。口含簧片,吹气鼓簧发音。管首无竹节者,可用舌尖抵住管口。以唇或齿压紧簧片根部吹奏可发出低音,压吹簧片中部发中音,压吹簧片尖端发高音。寸笛的音高不固定,各音区的音高变化,要靠演 奏者 调节气息、调节簧片的受压点,改变簧片的振动频率才能实现。发音的可塑性较大,经过测 试,音域d1—d3,可达两个八度。发音明亮,音色柔和,音量较大。演奏者通过舌、齿 、唇、气协调配合,可随心所欲地吹奏乐曲,尤其擅长表现欢快、明朗和热情洋 溢的情绪,适宜演奏抒情性、歌唱性的旋律。可用于独奏或合奏,是彝族人民常用的自娱性乐器,也用于民间节日打歌伴奏。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