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广告x
铓筒

铓筒

铓筒,是彝、傣、满、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傣语称筚相短、哈亚。汉语称桶子、大铜角。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辽宁、吉林等地。

查询一生运势起伏
广告x

人物名片

  • 中文名铓筒
  • 类    别乐器

乐器历史

历史久远。铓筒是古代军中号角。相传是在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由大角衍演而来的。明、清时期称为铜角。明代王圻《三才图会》“铜条”记载:“古角以木为之,今以铜,即古角之变体也。其本细,其末钜,本常纳于腹中,用即出之。为军中之乐。”古代用于军旅,也用于贵族王侯或武职官员的仪仗队中。1959年,江苏省江宁县水阁子应塘村明代沐英墓曾出土一支铓筒,同出者还有长号一支。

形制结构

管体铜制,上小、下大、底空,由上、下两节组成。上节为吹管,管体细而长,顶端固定号嘴。下节为共鸣筒,呈钟形或喇叭形。不用时,上节管体可收缩进下节里,用时再拉出。彝族、傣族的铓筒,规格较小,全长89厘米,其中上节吹管长56厘米,号嘴直径4厘米,下节共鸣筒长33厘米,下端喇叭口直径19.5厘米。吹奏时,双手将铓筒高举,双唇贴近号嘴吹气发音,音量较大、音色低沉。善于吹奏的民间艺人运用循环换气法,可吹出一两个起伏较大的长音,民间称为“三起三落”。它常常和大巴拉一起吹奏,用于民间婚嫁、喜庆节日等场合,是不可缺少的低音乐器。也偶尔用于民间器乐合奏。

演奏场合

满族的铓筒规格较大,全长178厘米。吹奏时,一人在近喇叭口处的铜环上系带,挂于肩上,另一人手持铓筒吹管吹奏。可吹出单音,音量洪大而低沉。用于民间婚丧喜事和隆重仪式等场合。
向下展开更多
  • 生辰测算
  • 手机吉凶
  • 2025年运势
  • 一生财运
性别:
生日:
手机号码:
姓名:
性别:
生日:
姓名:
性别:
生日:
本命佛吊坠
广告x
  • 寻找另一半
  • 前世今生
  • 一生财富
  • 一生事业运势
广告x

精彩推荐

广告x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